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6日 · 【明報專訊】智能坐廁在日本大行其道,近年亦在港興起。部分智能坐廁配備冲洗噴嘴,使用淡水冲洗私人部位時或有回流風險,污染食水。水務署規定智能坐廁必須安裝獲批准的「斷流裝置」,防止回流,使用淡水冲廁亦要向署方申請。

  2. 2020年2月15日 · 熊志權指出,隨意改裝廁所的反虹吸喉,會令坐廁水封位失效,導致無水留在U形渠聚水器中,令病菌散播;若單位長期無人居住、或渠有漏水,亦會導致同樣問題。

  3. 2021年1月17日 · 下一篇 上一篇. 渠塞污水回湧 料單管設計 測量師:住低層風險較高. 【明報專訊】石蔭邨仁石樓多個單位有人確診,而低層住戶地台昨日發生糞渠水倒灌,有測量師推測大廈的渠管是單管式設計,廁所和其他廢水全部接駁到污水渠,當1樓以下塞渠,樓上冲水時污水來不及排走,便會倒灌到1樓單位,而由於地台去水位最低,故會從地台湧出糞水,建議低層住戶留意廁所冲水是否順暢,若去水較慢,應盡快通知房署檢查。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4. 2020年1月2日 · 【明報專訊】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的研究團隊發現,46%受訪者表示去公廁時會坐「無影櫈」,另有17%人稱每次或有時踩上廁板。 有中年市民向本報稱,自本港2003年爆發SARS後培養衛生意識,會清潔廁板後才使用;有年輕女子擔心接觸廁板會感染細菌,長期坐「無影櫈」。 香港廁所協會稱踎廁相對衛生,建議公廁增加踎廁比例。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5. 2020年2月13日 · 目前全港有逾9萬間劏房,當中坐廁亂駁喉管普遍,有葵涌區劏房廚廁共存於20呎空間內,坐廁沒連接排氣管,不時散播異味。 有工程師認為該廚廁屬違規改建,並懷疑糞渠接駁位有滲漏,亦無安裝反虹吸喉,具較高病毒散播風險。

  6. 2020年11月18日 · 明報即時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政府提倡市民沖廁需蓋好廁板。 政府去年撥6億元翻新約240間舊公廁,香港廁所協會前會長熊志權今(18日)表示,翻新工程進度緩慢,引述康文署公廁的清潔員工解釋,因公廁內的踎廁格無廁板,故索性關閉,令公廁可使用率少兩成,他促請政府為踎廁加設腳踏式自動蓋好的廁板,以防沖廁時細菌污染環境。

  7. 2020年2月13日 · 香港城市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沖廁期間細菌會隨水珠飛濺污染廁所,並隨霧化過程漂浮於空氣。 專家提醒,市民除沖廁時蓋上廁板,亦要勤清潔廁所及廁所內設施,另建議沖廁後開啟抽氣扇及關門。 研究團隊實驗室測試發現,每次沖廁可產生1.4萬至8萬顆水珠,水珠最高可濺起至距離廁板一米。 細菌可隨水珠污染洗手間,並隨氣流擴散。 團隊以3種不同體積細菌測試,結果顯示,細菌體積愈細,沖廁後留在空氣的濃度就愈高。 體積細於細菌 病毒沖廁後空氣濃度更高. 城大工學院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副系主任賴志強指出,一般病毒體積比細菌更細,若根據研究結果,相信沖廁後病毒留在空氣濃度會更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