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工具. 張仲景 (150年—219年),名 機 (《 歷代神仙通鑒 》作 璣 ),字 仲景 , 以字行 , 南陽郡 涅陽縣 (今河南 鄧州市 和 鎮平縣 一帶)人, 東漢 末年醫學家。 漢靈帝 時曾任長沙太守。 [1] 生平 [ 編輯] 據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所寫的自序, 東漢 末年動亂頻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張仲景自幼目睹的家族中過半人口過早地死於疾病。 「 建安 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傷寒 十居其七。 」這引發了他發憤學習醫學的決心,「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 素問 》、《 九卷 》、《 八十一難 》、《 陰陽大論 》、《 胎臚藥錄 》,並《 平脈辨證 》,為《 傷寒雜病論 》合十六卷 [2] 」。

  2. [1] 生平. 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写的自序, 东汉 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自幼目睹的家族中过半人口过早地死于疾病。 “ 建安 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傷寒 十居其七。 ”這引發了他發憤學習醫學的決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 素问 》、《 九卷 》、《 八十一难 》、《 阴阳大论 》、《 胎胪药录 》,并《 平脉辨证 》,为《 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 [2] ”。 張仲景著《 傷寒雜病論 》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3] 。 但除此之外,人们對他所知不多。 張仲景在《 後漢書 》中無傳,最初提及此人的是 西晉 皇甫謐的著作 [4] ,張仲景事蹟又見於《宋校傷寒論序》。

  3. 2024年5月12日 · 因此,张仲景可说是两汉医经经方二派的集大成者,他使用的方剂很多是来自经方派;而六经辨证的手法,则是来自《黄帝内经》;此外,更加上他个人的心得与经验。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仲景 (150年—219年),名 機 (《 歷代神仙通鑒 》作 玑 ),字 仲景 , 以字行 , 南陽郡 涅陽縣 (今河南 鄧州市 和 鎮平縣 一帶)人, 東漢 末年醫學家。 汉灵帝 时曾任长沙太守。 [1] 生平 [ 编辑] 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写的自序, 东汉 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自幼目睹的家族中过半人口过早地死于疾病。 “ 建安 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傷寒 十居其七。 ”這引發了他發憤學習醫學的決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 素问 》、《 九卷 》、《 八十一难 》、《 阴阳大论 》、《 胎胪药录 》,并《 平脉辨证 》,为《 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 [2] ”。

  6. 傷寒雜病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傷寒雜病論 》,又作《 傷寒卒病論 》,為 東漢 張仲景 所著,中國第一部理法方藥皆備、理論聯繫實際的中醫臨床著作。 此書被認為 漢醫 學之 內科學 經典,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 在 四庫全書 中為子部醫家類。 因為歷史因素,本書原貌不復可見,後世分成《傷寒論》與《 金匱要略 》兩書分別流通。 全書共十卷,總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複,有一百一十二方。 [1] 名稱釋義 [ 編輯] 根據《 新唐書 · 藝文志 》記載,本書最早名為《傷寒卒病論》。 宋代 校正醫書局 認為「卒」為「雜」之誤,更名為《傷寒雜病論》;傳統上皆取宋代的看法。 據此,本書之作,將病症區分為外感傷寒,與內傷雜病兩種 [2] 。

  7. 經王叔和整理過後的版本,被稱為《張仲景傷寒》、《張仲景方》或《王叔和張仲景方》,在東晉、南北朝時期,流傳於民間。 在這段期間,抄本流傳的狀況並不清楚,在同時期的醫書,如《 肘後方 》、《 針灸甲乙經 》、《 小品方 》、《 輔行訣 ...

  8. 華佗與董奉和張仲景被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1]。與扁鵲、張仲景及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