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1日 · 去年因「換血逆齡」登上各大外媒頭條的美國科技富豪Bryan Johnson,近日分享6年來的容貌對比相片,多數網友卻嘲:「老得更快了。 6年容貌大變 Face ID認不出. 現年46歲的Bryan Johnson昨日(10日)在社交平台 X 上發布三照片,展示自己從2018年(做逆齡治療前)到2023年、2024年(接受治療後)的面部變化。 並配文說:「就連我的Face ID也很困惑。 我正在轉變……」 點擊圖片放大. 網友:「老得更快」 他還讓網友投票選出自己哪個階段的狀態最好,最終結果顯示,在43972名參與投票的網友中,51.3%的人都投給了未做抗衰老的2018年,2024年得票率39.3%,2023年為9.3%。 點擊圖片放大.

  2.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3. 2019年5月6日 · 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因患病初期沒有明顯病徵,逾7成人確診時已不能做手術,其中4成屬晚期,過往存活率僅3個月至半年,故有「King of Cancer」之稱。. 國際肝癌權威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接受本報專訪時指本港肝癌每年新症數目平穩 ...

  4. 2023年10月14日 · 台灣知名投資者及作家 闕又上 近日便分享兩個故事都是退休金剛拿到手卻患癌離世錢留下了人卻離開了他感悟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財富是健康」。 100多萬美元退休金準備好了 但人呢? 闕又上早前參加一位女士的追思會闕又上是該女士和她丈夫的財務顧問她的丈夫更是醫生並透露亡妻患的是淋巴癌雖然淋巴癌是少數化療有效的癌症可是他妻子不願意化療選擇了另類療法他說他無法強迫妻子接受她覺得痛苦的治療。 追思會上,一些親友得知闕又上從事財務業,便感觸地對他說,目睹了逝者的經歷,覺得人生到了這個階段,都要有遺囑和信託了,而她的醫師丈夫同樣感慨地說,妻子手上有100多萬美元的退休金都準備好了,「但人呢?

  5. 2019年12月9日 · 前列腺癌是常見於男士身上的癌症,除了大腸癌,前列腺癌亦是排名第四的高危殺手。 近年確診前列腺癌的人數愈來愈多,惟此病的初期徵狀不明顯,如何加強警覺,而患病後又有甚麼治療方案? 由專科醫生為大家拆解。 從統計數據上可見,前列腺癌有年輕化的趨勢,以往前列腺癌患者多為70餘歲,但現在是50多歲。 臨床腫瘤科專科寬耀醫生指,肥胖人士的患病風險會提高,不良飲食習慣也是致病原因,「高脂肪、肥膏多的食物,又或是吸煙飲酒,都易患上前列腺癌。 」。 臨床腫瘤科專科寬耀醫生. 排尿習慣突變 要小心. 即使是中期前列腺癌,都可能沒有明顯徵狀,或許平時都不太留意,「如以前沒有夜尿,現在可能有一至兩次,又或是小便變得頻密。 」這些都是有可能患病的警號。 張醫生指毋須過分憂慮,有懷疑時應找醫生作詳細檢查。

  6. 2019年5月4日 · 57歲的詹先生,退休前是一名救護員,每日送病人到醫院搶救,沒想過自己也有「被救」的時刻。 他在2017年初退休,正想開展吃喝玩樂的生活時,同年底因急性心臟衰竭而入院,才發現心臟血管收窄近9成,隨即被禁止下床,幸及時接受緊急手術,逃過鬼門關。 患病不自知 入院時「心臟幾乎泵唔到血」 詹先生說,經歷24年的救護工作,自覺對心臟病認識不少,但沒有為意自己也有患病的症狀。 在旁的詹太亦說,以為他只是咳,未料會這麼嚴重,回想起有朋友曾指丈夫行幾步便氣喘,後來才想起是心臟問題所致。 港大榮譽臨床助理教授譚礎璋指,詹先生被送入院時,由於血管主幹位收窄8至9成。 「心臟幾乎泵唔到血,心臟的舒張收縮能力降至只餘正常人的1成多。 若沒有及時送院,隨時可能會病發瞓低。

  7. 2020年11月26日 · 「反射至背部,是因為胰臟與背部的神經綫屬同一路向,有機會令人難以分辨哪個位置是源頭,胰臟出事卻誤以為是背痛。 到後期因腫瘤壓住胰臟膽管導致閉塞,會出現黃疸病。 當進一步擴散至肝臟,令肝脹大造成腹痛和腹水。 擁不良生活習慣易成高危人士. 惟留意的是,胰臟相鄰的個個也是重要器官,例如接近肝臟及腹膜,以致癌細胞容易擴散。 8成胰臟癌病人確診後,癌細胞已不局限在胰臟,已無法施行手術。 據統計,胰臟癌5年存活率僅7%,如能進行手術的病人,只約三分一人能根治。 此病的高危群,包括有家族史、遺傳因素,患者多為60歲以上人士,男性比女性患胰臟癌較多(3:2),西方飲食習慣如高脂、少蔬菜纖維、少運動、吸煙酗酒、肥胖和糖尿病患者都可增加患病風險。 【危疾保咁複雜應該點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