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24日 · 他是中國離婚第一人;他是新月詩派代表人物;他是徐志摩。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從南京飛往北平的飛機上不幸墜機遇難,時年34歲。 徐志摩最美的15首詩與歌 - 每日頭條

  2. 1922年,徐志摩從劍橋留學回歸 中國 後,曾 新詩 《康橋,再會罷! 》;1926年,徐志摩再度抵達英國,發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而1928年他第三次遊歷劍橋後,寫成《再別康橋》,這亦是徐志摩短暫人生中最後一次到訪劍橋,作品完成後3年,他在飛機意外中罹難身亡。 他在撰寫《再別康橋》後說:「這是我第三次對康橋表達最深切最難捨離的感情,或許未來的時日裡,她只能永存在我的內心深處了! 」他夫子自道,離開劍橋時,雖然仍聽機械的轟鳴和看見不少高樓大廈,但這首詩是特意向雲彩、金柳、柔波、青草和星輝告別,跳出人與人之間離別的俗套,減少「傷離別」的味道。 而全詩中所指的「輕輕」、「悄悄」、「沉默」是要營造寂然無聲的氣氛,減少沉重感,而多一點飄逸。 後世引用.

  3. 再別康橋 中國 近代 詩人 徐志摩 的 新詩 。 該作品在1928年11月6日完成,同年12月10日刊於《 新月 》月刊第1卷第10號,後收入《 猛虎集 》。 自該新詩出版後,詩被多次譜上樂曲,詩句也廣為流傳。 背景 [ 編輯] 徐志摩 上過多所 大學 ,1914年考入 上海 滬江大學 ,其後轉讀國立 北洋大學 (今 天津大學 )、國立 北京大學 (今 北京大學 )、 美國 克拉克大學 、 哥倫比亞大學 、 英國 倫敦大學 ,但直至1922年3月,他與 張幼儀 離婚後,進入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旁聽了七個月,並結識了 林徽音 及其父 林長民 ,這一短暫經歷對 徐志摩 卻影響至深。

  4.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譜名章垿,初字槱森,出國後改字志摩,小字又申,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 海寧人,中國著名的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貢獻良多。

  5. 徐志摩 1897年—1931年 原名章垿,字槱森,後改字志摩,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時,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

  6. 徐志摩 新詩 主要描寫個人的感情,想象豐富,比喻生動,重視意境的創造,講究語言的音樂美,濃艷華美而嫵媚,具有一種溫柔清新的風格。. 他受西方世紀末 唯美主義 、 印象主義 思潮較多浸染,因而有些詩寫得晦澀、神秘,情緒感傷,語言過於雕琢 ...

  7. 徐志摩詩作.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 徐志摩 膾炙人口的詩篇,是 新月派 詩歌的代表作品。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再別康橋. 創作年代 :1928年. 作品出處 :《 猛虎集 》 文學體裁 : 現代詩. 作者 : 徐志摩. 作品原文,字詞注釋,作品譯文,英語譯文,法語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8. 徐志摩的代表性作品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自剖》、《巴黎的鱗爪》、《秋》。 [2] 寫作與出版 [ 編輯 ]

  9. 2015年7月9日 · 徐志摩新詩主要描寫個人的感情,想像豐富,比喻生動,重視意境的創造,講究語言的音樂美,濃艷華美而嫵媚,具有一種溫柔清新的風格。 他受西方世紀末唯美主義、印象主義思潮較多浸染,因而有些詩寫得晦澀、神秘,情緒感傷,語言過於雕琢 ...

  10. 2016年8月5日 · 徐志摩(1897—1931)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 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