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五無間罪:一、殺父,二、殺母。 三、殺阿羅漢。 四、出佛身血。 五、破和合僧(破壞僧團和諧團結)。 2. 近無間罪:一、起不善心殺害獨覺。 二、淫阿羅漢比丘尼僧。 三、侵損所施三寶財物。 四、倒見破壞和合僧。 《四百論》亦云,「若有三世主,自死無教者,彼若安然睡,豈有暴於此。 」《入行論》亦云,「須棄一切走,我未如是知,為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

  2. 2020年4月23日 · 所以,這裡說的罪業輕微,是指智者在犯下罪行之後,能對之前所造的錯誤心生追悔;進而能防護未來不再違犯;智者能坦誠發露、不刻意覆藏自己的過失;並精勤修習善法;勵力對治惡業。 若不能修這五種內容,還妄自以為自己是智者,以輕忽的心態而明知故犯,將使惡業轉為更深更重。 【《寶蘊經》亦說:「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於小燈燭塗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 」】

  3. 2021年1月17日 · 雖然戒律是有三類(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但此處所指的「能斷心」是就最主要的一類,是指「律儀戒」而論。. 1.就其具有的「等起心」而論,便是斷除十種不善的十種能斷的行持。. 2.若就其「自性」而論,便是斷除七種不善身三語四業自性 ...

  4. 2020年4月8日 · 1. 「想」是想要傷害他人; 2.「煩惱」是三毒隨一(任何一種)。 3. 等起:內心有想要打罵、傷害他人的欲望;或希望他人因其他因緣而遭到災難或損失財物等。 「加行」反覆思維要如何來傷害對方。 「究竟」是執意決定進行捶打等事情(對打罵、報復、傷害等方式,內心做出決定,或者已經確定要傷害對方,一旦心意已決,即究竟完成了瞋恚業。 )。 【此亦有五,全則圓滿,缺則非圓,謂具五心:一有憎惡心,謂於能損害相,隨法分別故。 二有不堪耐心,謂於不饒益不堪忍故。 三有怨恨心,謂於不饒益數數非理思惟隨念故。 四有謀略心,謂作是念何當捶撻,何當殺害。 五有覆蔽心,謂於瞋恚不覺羞恥,不知過患,及與出離。 瞋恚心也有五種心相,若五種心相都具足了,就是瞋心圓滿,如果有所欠缺,瞋心就不圓滿。

  5. 2020年4月12日 ·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現見諸大經論之中所詮諸義,多分皆須以觀察慧而正觀擇。 廣論消文8 P18 L3 戊三、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 佛法如果沒有人講,自己是絕對不可能知道的。 我們用世間的名言去衡量,能衡量的量叫做名言量. 人氣 (2,444) | 回應 (0)| 推薦 ( 0 )| 收藏 ( 0 )|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 (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廣論消文 |. 此分類下一篇: 廣論消文129-4 此等之中,思唯是業而非業道,身語所有七支是業亦是業道,思行處故。 貪欲等三,業道非業。 此分類上一篇: 廣論消文129-2 合註註釋6-【越流行心】:藏文直譯為-恆趣邪倒之心。 越-邪倒;流-恆常持續;行-趣入。 回應 (0) 推薦 ( 0)

  6. 2020年3月9日 · 下當解說違犯這些學處將會導致的虧損與捨棄之因的道理。. 有人認為若違犯前三種別學、與及恒時修習皈依、即使犧牲生命也不捨棄、供養三寶等六種學處,如果違背這些即是捨棄皈依。. 又有人認為違犯九種學處,亦即加上後三種別學,便會構成捨棄皈依 ...

  7. 消文38 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 消文38 34頁10行-35頁6行. 第三隨念恩者:《十法經》云:「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覺醒我者,沈溺有海,拔濟我者。. 我入惡道示善道者。. 繫縛有獄解釋我者。. 我於長夜中,病所逼惱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