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3日 · 夜曲 是一種具有特定性格的小品音樂,主要是鋼琴獨奏曲,但是也有像 德布西 創作的管弦樂作品。 夜曲的英語是 nocturne ,義大利語是 notturno ,為柯萊曼悌(Muzio Clementi)的弟子,愛爾蘭鋼琴家兼作曲家約翰.費爾德( John Field )所創始的名稱。 notturno一詞,有時候與 serenade 指同樣的器樂合奏曲。 蕭邦 ( Fryderyk Chopin ) 共譜有夜曲21首,是甜美旋律的寶庫,是最高度發揮蕭邦被稱為「鋼琴詩人」特徵的一群作品。 夜曲從字面上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暗淡、憂鬱的氣氛,但蕭邦的夜曲作品中,也有清爽如晴朗早晨的樂曲。 因此欣賞蕭邦的夜曲,大可不必拘泥於夜曲這個名稱。 論者咸認蕭邦的夜曲受費爾德的影響很大。

  2. 夜曲(Nocturnes)是德布西的管弦樂作品。. 德布西的管弦樂作品大致有22首(不包括歌劇、清唱劇等含有聲樂的作品,但包括把管弦樂部分單獨提出來演奏者;也不包括他去世後,不經他生前許可而由別人逕行改編的作品),但很意外的是整首作品,從開始就由 ...

  3. 2021年7月4日 · 現今之所以歸於夜曲,是露德薇卡整理蕭邦未出版作品時,在作品表上註明此曲為「夜曲風格的緩板」。 電影『戰地琴人』 (The Pianist) 中的本尊波蘭猶太裔鋼琴家 史匹曼 演奏蕭邦的第 20 號升 c 小調夜曲

  4. 放諸滄海,移民世界,村擴地球。 眼光既高遠又長久,還可通連各族,情感融洽可期,二十三十年後。 如何不可為?如何可為? 這是地球村擴展前導的「高遠」理想。 放諸一粟,小島族移民,猶如散蛋揮發。 虛耗國力,矇眼掠過十年民情,枉顧犧牲再所。

  5. 弦樂小夜曲E大調作品22是1875年5月德弗乍克33歲時,在短短11天裡一口氣完成的作品。 這首音樂常與柴可夫斯基和蘇克(Josef Suk,1874 - 1935)等人的弦樂小夜曲並稱「三大弦樂小夜曲」。 德弗乍克在1873年,與初戀對手的妹妹結婚。 著手寫這首弦樂小夜曲之兩個月前,還通過奧地利政府獎學金之審查(審查委員中有布拉姆斯),其金額每年有他自己的年收兩倍之多,而且支付5年之久,於是他能夠在安定的生活環境下,專心作曲。 這首作品就在這種情形中產生。 完成此曲次月(1875年6月),他著手寫滿載斯拉夫風格旋律的交響樂第5號F大調,花1個多月的時間完成。 1877年寫「聖母悼歌」,1878年創作斯拉夫舞曲集作品46等一連串的成功作品,使他獲得國際性名聲。

  6. 2020年1月21日 · 莫札特的小夜曲類作品,依其作曲時期,大致可以分為5個時期考慮,而1771~1774年(15歲~18歲)可視為第2期。 這時期剛好是他第2次旅行義大利回來,在故鄉薩爾斯堡專心作曲,也是規劃第3次義大利旅行的時期。 莫札特在不到36年的短暫人生當中,有10年以上的時間,也就是幾乎1/3的人生在旅行。 尤其在薩爾斯堡時代,到過許多國家,一方面展現「神童」的彈琴技術,另一方面認識多方音樂與音樂家,增廣見聞。 莫札特似乎認為旅遊會讓人有豐富的感情,因此看不起固步自封在薩爾斯堡而不旅遊的人。 因此,薩爾斯堡的封閉性,似乎成為他離開故鄉,在維也納另創天地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種想法在當時並不算很特別。 歐洲在18世紀後半,人的交流非常活潑。 尤其是音樂家,經常在宮廷或者是貴族公館之間走動。

  7. 首波活動結合於6開跑的2024台灣仲夏節,串聯各展館自即日起至9/1 推出的仲夏節限定優惠方案,及宣傳展館所舉辦的活動與特色展覽,並搭配台灣觀巴與台灣好行優惠活動,期能帶動北客南送,捲起南臺灣旅遊風潮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