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7日 · 金剛經 如來 四句 受持 執著. 簡介 《金剛經》中確實有多個四句偈,且都是經典至極,可謂蘊含了佛陀如來的最高智慧. 如偈怎麼讀. 《金剛經》作為佛教的大乘經典,是流傳最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 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 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 例如“若復有人於此經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 不過,《金剛經》中雖然多次出現四句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個四句偈。 其實深入考察《金剛經》,佛陀的本意沒有限定四句偈是哪句,而可以是多句。 《金剛經》中確實有多個四句偈,且都是經典至極,可謂蘊含了佛陀如來的最高智慧。

  2. 2021年5月29日 · 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 煩惱些什麼呢? 更多時候是“無故尋愁覓恨”,這是紅樓夢中的詞,描寫一個人的心情。 每個人都是如此,“無故”,沒有原因的;“尋愁覓恨”,心裡講不出來,煩得很。 結果呢? 一天到晚怨天尤人。 “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 這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一隻金剛眼,也就是《金剛經》的正眼,正法眼藏。 佛的善護念是我們修行的起步. 真正的修行困難在什麼地方呢? 就是“善護念”。 善護念,才有定力. 真正的修養,不管在家出家,只有三個字,“善護念”。 有的人此生因緣好,遇到善知識,一點一點地攝受他,能夠遇到善知識的“善護念”,產生信心和定力。 菩薩修六度萬行,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受記當來成佛,故如來善巧護念諸菩薩。 善護念與善付囑.

  3. 2021年5月26日 · 這和佛菩薩及本尊修證的本位力量的身心狀況是相應的。 1禪定印. 全神貫注之印。 這是佛陀入於禪定時所結的手印, 表現禪定中的佛也都用此印。 跏趺坐姿,兩手平放於腿上,一掌置於另一掌之上。 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兩拇指相接。 2無畏印. (又作施無畏印), 意為“全然無懼的人”或是“令人安心,平靜者”。 據說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所以稱為施無畏。 屈手上舉於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 這一手印表示了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願。 3與願印. (又作施願印,滿願印), 是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 仰掌舒五指而向下,流注如意寶或甘露水之相也, 為寶生如來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等本誓之標幟。 表示佛菩薩能給與眾生願望滿足,使眾生所祈求之願都能實現之意。

  4. 2021年6月9日 · 其實所謂的“壽者相”並不是指眾生貪圖長壽的意思,而是佛講的一個比喻,比喻的是修行之人已經證悟到某種較高的層次之後,自認為已經能夠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但實際並未盡除,但他們卻偏偏以為他們的“我相”“人相”已經徹底的破除了。 這種並沒有破除,但卻以為已經完全擺脫了,佛就專門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壽者相”。 佛像. 因此,說白了,“壽者相”其實指的是修行者本身具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自我欺騙的一種狀態。 而且“壽者相”對應的都是一種較高的修行層次,因為初學者是不會碰著“壽者相”的。 “壽者相”都是指的修證上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成就了,但就最後那一下,最後那一下他還沒有擺脫“我相”和“人相”,但他以為他擺脫了。 就最後這一關他過不去。

  5. 2021年6月10日 · 青頸觀音又稱青頸觀自在菩薩。主離一切怖畏厄難。若有眾生念此觀音,則遠離怖畏厄難,得解脫諸苦。以此尊為本尊,為祈願除病、滅罪、延命等,而修之密法,稱“青頸觀音法”。

  6. 2021年9月15日 · 地藏菩薩在佛教裡面,相當於一位本尊。 他的護法善神,比如堅牢地神、大吉祥天等等,也是非常有威力,等級非常高的。 其中每一位,都有專門的法門,怎麼修,怎麼祈請,怎麼供養,功德利益也都非常大。

  7. 1、每一次成功都需要經歷相對較長時間的努力. 首先,前人種下的小樹苗能夠生長到可以供後人乘涼的地步,是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的,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小樹苗最後都能長成供人乘涼的大樹的。 也就是說前人之“小樹”變成後人之“大樹”,是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磨難的。 而這些個磨難,最後成就了後人的“乘涼”之樂。 此舉是在告訴我們,前人為我們“後人”打下的美好基礎不容易,我們要好好珍惜。 同時,為了我們後代能夠生活得更好,我們亦需要盡力去“種樹”,以此為我們的子孫造福。 2、每一次行動都會指向一個結果,即因果迴圈. 前人栽樹是因,後人乘涼是果, 可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也揭示了“因果迴圈”的道理。 人每做一個一行為,都會導致一個後果,這個後果之好壞,不是一時就能看出來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