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28日 · 2018-11-28. 向父母行孝,不只供養,還要有心。 資料圖片. 古人常提倡「孝」,到底「孝」的意義和價值何在? 《論語.學而》 第二則提到了孝道的重要︰「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從「家本位」出發,如果能做到孝順父母的人,很少會以下犯上的,這是成為「君子」的基本條件,也是成就「仁」的基礎。 「君子」和「仁」是儒家思想追求的理想人格,因此古人提倡「孝」一來是為了使家庭和諧,二來是為了國家安穩,三則是為了成就理想人格。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向父母行孝呢? 行孝可以分為多個層次︰「孝養」、「孝敬」及「孝承」。 孔子的學生喜歡向其問孝,因材施教的孔子往往能給學生一些新的衝擊。

  2. 2017年1月18日 · 「復興新生系列.世說論語」專欄節錄自同名電視特輯,特輯由超藝理想文化學會製作、中外友協和平發展基金會創會會長陳復生監製及主持。 本欄旨在通過學者、名人的訪談,暢說《論語》對他們為人處世的啟發。

  3. 2019年12月13日 · 2019-12-13.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他分別以比喻論證如「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以及經驗論證如「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等不同論點,說明人生而固有良知善性,故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 然而在現實中,傷風敗德、殘害無辜、惡貫滿盈者,大有人在。 人何以竟會喪失善性? 他們的良心何以隱沒? 《孟子.告子上》釋之曰: 公都子①問曰:「鈞②是人也,或③為大人④,或為小人,何也? 」孟子曰:「從⑤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⑥為小人。 」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 」曰:「耳目之官⑦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⑧,則引⑨之而已矣。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⑩,不思則不得也。 此天之所與11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12弗能奪也。 此為大人而已矣。

  4. 2017年6月14日 · 2017-06-14. 在孔門弟子中,有所謂四聖與十哲,能兼此二譽的,僅顏回一人而已。 顏回,是四聖中的「復聖」,意為「復見聖人」,用現代語言說之,則是「複製的聖人」,可見其譽之高。 顏回又是十哲之首,儒門第一,以德行睿智、沉默如愚、安貧樂道見稱。 三月不違仁 不重複犯錯. 孔子對他的印象是:「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去之後,他懂自我反省,對所學的又能進一步加以發展)。 回也,不愚。 」孔子對魯哀公稱讚顏回:「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子說他從未見過如此學生,三月不違仁,又從不遷怒於人,不犯重複錯誤。 有時,父母在辦公室、子女在學校遇上不快的事,回家後或會找身邊的人出氣,做成家人牽連受害。

  5. 2017年11月21日 · 2017-11-21. 曾提過阮兆輝兄認為桂名揚復興小武行當影響深遠但小武行當最終還是不能在粵劇舞台佔一席位箇中原因值得做粵劇傳承工作的朋友三思。 根據一般說法,粵劇承襲漢劇,演員分為十個行當:末(老生)、淨(花面)、生(正生)、旦(正旦)、丑(丑角)、外(正生外加一生)、小(小武)、貼(正旦外加一旦)、夫(老旦)、雜(二花面,五軍虎,堂旦等角色),每個行當均設專門的訓練。

  6. 2018年10月2日 · 王 辛. 大 甲. 陸 己. -台灣位處東面的島嶼,同屬一個中國概念下,故其地點紫氣便是「甲己」。 甲己化大土,由於此格局已有甲己辛三個元素,既符合地點紫氣。 受到甲己化大土的觸發,又變成大土配辛金,即土上現金的效果,因此得大名。 當然,若非總格齊全甲己辛,便看地點紫氣能否觸發,有時像組合己甲辛,雖然此總局有齊甲己辛三字的元素,但排位不同,有時「見貴」格未必時常出現,如: 陳 己 50-70歲. 少 甲 20-50歲.

  7. 2020年12月14日 · 2020-12-14. 孔子向以好學聞名於世,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前兩句是自謙之詞,實際上忠信如孔子的人不常見;末後一句,一改其自謙之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點自鳴得意之態,可見孔子對自己好學的優點是相當重視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孔子十五歲立志求學,且終身不改,對他日後能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至關重要,這點和現今香港社會流行「自我增值」與「終身學習」的風氣一致,後世欲學做君子者,當以孔子為榜樣,求學時期的青少年,更應以孔子為榜樣。 君子之學,以什麼為目標呢? 答案是「道」,「君子學以致其道」。 這個可以從《論語》中找到根據。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這一則歷來深受學者重視,視之為《論語》的綱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