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7日 · 《心經簡林》祝福香港. 饒宗頤教授的學問並不通俗,但他的書畫藝術人人可以欣賞。 他的墨寶遍佈香港,從「香港大學」到「心經簡林」,體例多樣,風格不一。 2002年,饒宗頤教授眼見香港社會受到香港經濟低迷的困擾,於是決定贈送其手筆的心經墨寶予香港人,藉以鼓勵。 港府將其墨寶轉化為戶外大型展覽,讓全香港市民都可以欣賞到,由38條木柱組成的大型戶外木刻群屹立於鳳凰山上, 木柱上刻着儒、釋、道三教共尊的寶典《心經》經文,稱「心經簡林」,代表生生不息;2005年5月起成為大嶼山天壇大佛的鄰近旅遊景點。 讀文匯報PDF版面. 饒公廣贈墨寶播愛.

  2. 2020年6月9日 · 2020-06-09.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廣東人會叫未必在直接刺激下而「發脾氣」的那種「暴躁」的精神狀態做「忟憎」(有寫「????」、「??憎」、「蠻倀」),讀作「盟4-2憎1-2/mang2 zang2」;也有說成「發忟」、「發忟憎」。 示例1: BB,我「??」(用專注的眼神)女係唔啱,之不過你都唔好喺大庭廣眾度「發忟憎」咁失儀態吖! 示例2: 冇發你脾氣,只不過自己做得唔夠好「發忟憎」啫! 有指「忟憎」的正寫是以下兩組冷僻字: 䁅盯(音近「猛丁」);?䒏(音近「孟曾」) 查此兩詞分別指目怒貌和色惡(神色不爽),與「忟憎」的性質還是有點差距。 筆者倒認為正寫很有可能是「繃緊/mang2gan2」的音變,理由是當人「忟憎」時,臉不期然「繃緊」了。

  3. 2018年12月19日 · 《莊子》是古代經典之中的瑰寶,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它包含了許多的成語。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庖丁解牛」「游刃有餘」,它們都出自《莊子》中談論人生問題的《養生主》一篇。 庖丁解牛時動作優雅,宛若舞蹈;庖丁解牛時聲音悅耳,莫不中音。 更令人讚歎的是,面對肌骨筋絡錯綜的牛體時,庖丁隨心所欲、遊刃有餘。 他人的限制是庖丁的自由。 其實限制從未消失,只是庖丁對它了然於心,限制也就不構成限制了。

  4. 2017年3月7日 · 2017-03-07.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訓導老師:你身為風紀隊長,有何理由帶頭把那個同學打得那麼傷呀? 外面的同學就這件事引起了一片激憤! 風紀隊長:在地下執勤時,他在一樓走廊向我們「吐口水」! 風紀1:那我們便上去把他找出來! 風紀2:錯了承認就是,還大言不慚的這樣說:「你們哪隻眼看到,有膽就動我! 風紀3:常言道,「先挑釁的給打死也怨不得」! 風紀4:主任,我們都是一時沉不住氣才動手罷了! 訓導主任:當上風紀,就得克制,他和你們全都要受罰! 插圖中的背景涉及一樁「校園風紀毆打同學」事件。 事源有某同學在風紀執勤時向他們「吐口水」(一般視之含侮辱性),在肇事者罔顧紀律且出言挑釁下,有風紀拿出以下俗語: 先撩者賤,打死無怨。 作為動手理據。

  5. 2010年9月3日 · 琴台客聚:鐘和雲的想像與辯證. 很多年前寫了一篇文章,談鐘和雲的想像與辯證——鐘是一個這樣的系統:有規則、有秩序、可以充分預測和計算 ...

  6. 2020年6月21日 · 2020-06-21. 粵劇大紅袍是經典名劇是一齣忠奸特別分明的戲其中的高潮就在十奏嚴嵩一折戲這也是著名的文行排場戲十奏的原始版本。 特別重點標出海瑞的剛毅,與位高權重、智謀更非一般的嚴嵩惡鬥,最後邪不能勝正,嚴嵩終於伏法。 在近代粵劇史上,任劍輝的《大紅袍》被視為經典,近年粵劇界公演《大紅袍》以《十奏嚴嵩》為名,劇中有兩個重要折子,其一就是海瑞把嚴嵩兒子嚴世藩拘拿,弄到嚴嵩及嚴貴妃大鬧按察院公堂,這一折戲也是近代的排場戲《碎鑾輿》,而《十奏嚴嵩》是該劇的壓陣排場,主角演的海瑞在十奏時,十本奏章字字清楚除了唱腔,也有一定的排場,氣勢激昂。 文︰白若華. 讀文匯報PDF版面.

  7. 2019年7月30日 · 「打仔」一詞專指父母打自己的孩子。 除本身的印象,筆者在寫此文前曾對一群有「打仔」經驗的父母以及有「被打仔」經歷的人士作出調查--「打仔」和「被打仔」的因由何在? 得出結果可歸兩類:「頑皮」和「學壞」。 形容「頑童」的劣行,書面語中會用「調皮」、「淘氣」、「搗蛋」、「不聽話」、「愛玩愛鬧」等;廣東人則用「曳」、「百厭」、「奀皮」、「反斗」、「星君」等從字面百思不得其解等字眼。 有了這些,「頑童」又多了「百厭仔」、「百厭星」、「奀皮仔」、「反斗星」和「星君仔」等別稱。 廣東人會叫「頑皮」做「jai5」,坊間多以「曳/jai6」來作為其寫法。 「曳」,作為動詞,有「搖動」的意思,且與「拽」同。 如小孩周時「郁身郁勢」,沒定下來的樣子,舊時的老人家會叫這個身體經常「搖動」的行為做「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