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26日 · 1. 讓資料來源「個人化」且「自動化」,開始長期累積.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天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2. 2016年8月5日 · 檢查自己的時間管理工具有沒有需要增加? 減少? 重新規劃? 找出低效率可能的病症原因. 當然,說是健檢,就是要提供一套「具體的檢查步驟」,讓大家可以自我反思,尤其當你覺得自己好像 常常有下面症狀 時: - 做事情總是漏東漏西. - 被太多雜事搞得心煩意亂. - 處理任務與專案的效率無法持續進步. - 面對不夠的時間經常充滿壓力. - 忙碌了一天卻覺得自我價值沒有提升. 那麼這時候,下面的時間管理健檢流程,或許可以提供你對症下藥的切入點。 這套自我健檢步驟,我也還在持續的修正與最佳化中,但那天學員反應還不錯,事後回饋到:「今天學到新觀念, 建立時間管理回饋系統」「一直以來時間利用觀念作很大的翻轉」,所以我決定先把目前為止設計的階段,提供給 電腦玩物 的讀者們參考,也歡迎討論,讓我可以做修正。

    • 李丞責抽水1
    • 李丞責抽水2
    • 李丞責抽水3
    • 李丞責抽水4
  3. 2014年10月6日 · 一、放下無關緊要的瑣事,並請直接放下! 面對瑣事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管理瑣事」,尤其遇到無關緊要的瑣事,就把他輕輕放下,可以記著他,但不需要去煩心他,只有真的等到自己萬分有空時,再去處理這些就算忘掉也沒關係的瑣事就好。 有時候我甚至會做得更絕決一點,如果老闆在我執行重要專案的過程中,臨時插花加了一件瑣事給我,我會當下先記在筆記本裡,但不會真的馬上去做,而是等我有空時再說(但通常不會有有空的時候)。 很多時候老闆這樣臨時起意的想法,或許就這樣輕輕帶過。 若是對老闆來說這件事情真的有某個特殊原因被認為很重要,通常他會 第二次再提醒我 ,這時候我才會提升這件瑣事的層級到必須執行的排程中。

  4. 2022年12月1日 · 資訊的斷捨離. 真正的斷捨離,要以「自己」為主角,目標是打造出適合現在的自己的工作、生活流程。 如果斷捨離聚焦在這個東西要留要丟,是把思考又侷限在物品本身了。 或許比起「我是否需要這個東西」, 斷捨離要思考的更關鍵的部分是:「這個東西如何在我接下來的行動流程中被使用。 」 而不在這個流程中的東西,都可以放下。

  5. 2018年1月2日 · 捕捉的方法. GTD 方法的第一個關鍵,就是卸下大腦的壓力,不要把雜事記在大腦中,而要捕捉到你的收集箱,這樣大腦才能清楚明白地去決定哪些才是真正重要,值得去執行的事情。 關於這一步技巧,想要深入了解的朋友,我推薦你閱讀「 解除壓力與焦慮的大腦 SPA 筆記術,起碼每週做一次 」這篇文章,了解清空大腦的方法與價值。 3. 理清的方法. GTD 關注真正可以被執行的下一步行動,如果能夠有效展開下一步行動,其實就會串連並推動接下來的一步步行動,所以首先專注下一步行動,這也能讓自己保持一個更沒有壓力的工作狀態。 可是「下一步行動」不是一般的行動,而是接下來最適合我立即執行、產生有效成果的行動,也就是我在「 克服拖延不靠意志力,你需要這三個簡單可行技巧 」一文中所說的:「簡單又立即有回饋的行動」。

  6. 2014年10月1日 · 在新版 Google 表單中,表單編輯畫面最上方,就可以勾選「每人只能回覆一次」,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必須登入自己的 Google 帳號才能回到這份問卷,也只有回答一次的權利,不會重複作答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因此要求對方必須登入 Google 帳號才能回答問卷,可是看後台報表時,不會看到對方實際的 Google 身分帳號資料喔! 2.

  7. 2021年10月10日 · 關鍵步驟: 一個明確的 「待辦清單導向」議程 ,把會議變成解決任務的現場。 會議一開始就跟所有人說明每一段要確定的任務,並限制每一段的時間。 例如我常常會在會議一開始就說: 今天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 每個問題希望達到什麼程度的下一步行動. 但因為會議只有一個小時,每段問題希望在20分鐘內達成可推進的行動結論. 如果發生討論失焦、時間超時的狀況,可以這樣說: 雖然你說的這一點也很重要,但跟今天迫切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比較無關,我們可以安排下次會議確認。 因為時間已經快要超過,或許我們可以先確定這一週可以推進的行動結論是什麼。 二,案例:報告不精準、溝通沒交集. 問題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