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2日 · 長實集團(SEHK:1113)週四(3月18日)宣布業績同時宣布向嘉誠基金會收購持有的基建項目股權及回購股份。 有分析指長實完成這些交易後,大股東將會部署私有化長實,惟投資者絕不能押注長實私有化。 因為小股東處於被動位置,隨時錯失另一隻十倍股,投資者博私有化的機會成本變得極為昂貴。 更多分析 通脹及英鎊回升 長實、長和否極泰來? 剖析投資者押注長實私有化的機會成本分析前,筆者先分析今次收購及回購的交易細節。 長實向嘉誠基金會購入UK Power Networks、Northumbrian Water、Wales & West Utilities及Dutch Enviro Energy權益,作價170億港元,相當於賬面值1.22倍。 收購及回購股息增長13.7%

  2. 2021年8月16日 · 收購聯合船塢不影響大局. 至於長和亮點是自由現金流達399億港元,按年上升348%。 不過,今年上半年長和並無作出重要收購,反而出售了歐洲鐵塔資產。 2020年起長和已經沒有進行重大收購;即使近日長和收購聯合船塢的50%股權,亦不能明顯提振盈利。 在長和收購基建及電訊資產日趨困難的環境下,肯定不會成為澤鉅的至愛。 相反,澤鉅必定催谷長實,事關主力投資房地產的長實在海外收購房地產受到的政治阻力較少,故在收購海外房地產業務達致增加經常性收益的可操作性較高。 除了投資倫敦的商廈外,長實收購英國酒吧業務,但項莊武劍意在沛公,長實旨在增加零售物業的規模。

  3. 2021年10月5日 · 2021-10-05 Create Lee 明德. 中國限電情況對於港股投資價值影響深遠。 限電的成因是供需失衡: 下游需求因疫情改善而回順; 但上游供應因航運、地區疫情、煤電錯配等因素左右。 限電看到供需變化. 限電是危中藏機,壞的因素市場先反映在PMI上,上月數字已跌穿50盛衰分界線。 但好的地方是疫情改善,國內疫苗接種情況理想。 截至執筆時,10月國慶長假民眾大舉外遊仍未有帶出新一波感染,而9月份初步消費數據已走出8月低谷。 總體的限電效果仍是未知數,企業生產層面迴應需時,PMI實際效果到假期後10月底才陸續浮面。 中國製造業PMI. 可能的後續. 政策層面來看,限電是計劃經濟及市場經濟混合的結果: 由市場決定的煤價對比由政府限制的電價。

  4. 2021年4月20日 · 回看3月23日跟各位推介的寧 (SEHK:2331),已升抵目標價60港元。 更多分析 一切皆有可能 寧增長爆發值得期侍 當中3月底爆發的「國潮」推動了本土品牌而令寧成為當紅炸子雞一個月內升逾30%。

    • 四大內銀業績一覽
    • 疫情負面影響顯著
    • 國家任務削復甦能力

    1.建設銀行(SEHK:939):上半年淨利息收入按年增長6.41%至2,665億元(人民幣.下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則較去年同期增加4.34%至800億元,惟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長49.22%至1,114億元,造成股東應佔溢利下跌10.74%至1,376億元。 2.農業銀行(SEHK:1288):期內淨利息收入按年增長8.9%至2,589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則錄得2.9%同比增長至524億元,但營業收入增長被信貸減值損失所抵消,營業利潤倒跌9.1%,股東應佔溢利較去年同期減少10.4%至1,088億元。 3.工商銀行(SEHK:1398):上半年淨利息收入輕微增長2.42%至3,065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則按年增長僅0.5%至889億元。兩大核心收入增長不振,上半年資產減值損失大幅...

    新冠肺炎疫情為銀行業帶來逆風,全球央行為應對經濟下行風險而落實減息等寬鬆貨幣政策,淨息差收窄為銀行的淨利息收入帶來負面影響,但四大內銀的淨利息收入均錄得增長,主要原因是貸款資產規模擴張,抵消收益率收窄的不利影響。這或可歸因於內銀配合國策放水,疫市期間為支持企業周轉而放寬信貸。疫情期間失業率上升,企業營運受影響,償債能力被削弱,信貸資產質素因而有所衰退,這解釋了四大內銀在上半年的信貸資產減值損失均錄得顯著增加,造成盈利倒退。

    雖然疫情因素屬短中期,但四大內銀為配合國策而放水的措施或會削弱疫後復甦能力。早前市傳中國銀保監向內地銀行提出將利潤增長控制在10%之內,而總理李克強則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金融機構「讓利」1.5萬億元。疫情期間內銀放水撐經濟的舉動或會對資產質素帶來負面影響,如疫市期間為償貸能力低的企業持續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或會令劣質信貸資產佔比上升。低息環境下銀行的盈利邊際本已偏窄,不良資產對盈利能力的衝擊會被放大。疫情遲遲未有完全受控,「讓利」的大方向或將持續進行,這將繼續限制內銀的業績增長表現。

  5. 2019年12月11日 · 長和系舵手李嘉誠在2018年退休前後開始部署業務轉型及重組2015年終於分拆成為長和SEHK:1與長實集團SEHK:1113兩大上市旗艦。 那一隻投資價值更高視乎收購業務的阻力。 長實主攻英國地產相關的固定收益投資,政府無意干涉。 反觀,長和主攻電訊、港口及基建均屬戰略資產,展望未來在海外進行併購難度大增,增長潛力急轉直下。 「股神」畢菲特師傅格拉罕(Benjamin Graham)指出,「短線而言,股市是投票機器,長線而言,股市是磅重器。 」格拉罕的意思是股市最終會分出貨真價實的贏家。 長和收購策略到盡頭.

  6. 2023年4月18日 · 騰訊大股東Naspers在2000年以1,260萬美元從電訊盈科(0008.HK)手上購入騰訊股權,現時已經變成一筆約10,000億元的財富。 一直以來外界對澤楷錯失了這宗交易感到婉惜。 惟馬化騰做夢也沒有想過騰訊會發展成市值達數以萬億美元的企業,更遑論作為投資者的澤楷。 何況,Naspers接貨時,騰訊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階段。 事後騰訊能夠成功突圍,既有創辦團隊的努力,也有運氣使然。 至於首富兒子與股王擦身而過,只能解釋為當時有減債的逼切性。 轉倉為再減持序幕. Naspers在2021年首度減持騰訊後,先後曾經兩度顯著減持,今次Naspers將持股存入中央結算,可算是第三度顯著減持的序幕。 而先兩次顯著減持,股價顯著下跌,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