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2日 · 李賀的詩作想像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詩風以空靈甚至詭異見長,在內容上主要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描寫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寫人民的疾苦;揭露時弊、批判統治者的荒淫昏聵;歌頌邊塞將士英勇衛勉等。

  2. 2018年1月10日 · 李賀,字長吉,是唐代中期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鬼」之稱,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 「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 今天來拜讀李賀的著名詩歌。. 1、上學時候學到《雁門太守行》是李賀的詩作。. 雁門太守行. 唐代:李賀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生平
    • 個人成就
    • 作品風格
    • 人物評價
    • 史書記載
    • 人物軼事
    • 後世紀念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的詩作想像極為豐富,經常套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賀因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本名:李賀

    •別稱:李昌谷、詩鬼

    •字號:字長吉

    •所處時代:中唐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

    宗室王孫

    李賀於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洛陽宜陽縣三鄉)一個破落貴族之家,遠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屬於唐宗室的遠支,武則天執政時大量殺戮高祖子孫,到李賀父親李晉肅時,早已世遠名微,家道中落,隱淪昌谷。李賀對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貴血統這一點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諸王孫李長吉”、“宗孫不調為誰憐”、“為謁皇孫請曹植”。但實際上,他這個“宗室王孫”恐怕連大鄭王房的嫡脈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賀自述家境時說:“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送韋仁實兄弟入關》)父親李晉肅,早年被雇為“邊上從事”。大曆三年(768)去蜀任職,曾與表兄杜甫相遇於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賀出生的貞元年間,晉肅稍得升遷,任陝縣令,但不久老死。母親鄭氏,生一女二子,長守昌谷。大女出嫁後,家境愈貧寒。李賀兄弟二人外出謀生,欲飽肌腹。“欲將千里別,特此易斗粟”(《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淒涼之狀,於此可見。 李賀自幼體形細瘦,通眉長爪,長相極有特徵。他才思聰穎,七歲能詩,又擅長“疾書”。相傳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賀正值七歲,韓愈、皇甫湜造訪,李賀援筆輒就寫就《高軒過》一詩,韓愈與皇甫湜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名揚京洛。年紀稍長,李賀白日騎驢覓句,暮則探囊整理,焚膏繼晷,十分刻苦。李商隱作《小傳》云:“恆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見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歲的李賀就已經譽滿京華與李益齊名了。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李賀十六歲,當年順宗帶病繼位(中風),任用王叔文、韋執誼等除弊革新,史稱永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結貴族官僚改元永貞,逼順宗稱病退位,新政遂敗。次年,順宗病亡。唐人(劉禹錫、柳宗元等)在詩文中有影射,指稱順宗並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賀成年後,得知此事,做《漢唐姬飲酒歌》諷刺。

    仕途失意

    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十八歲歲左右,即已詩名遠播,元和三、四年間(公元808~809年),李賀寫《雁門太守行》謁韓愈,又聞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聲,但“年未弱冠”,即遭父喪。當時,服喪“務必以三年全期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韓愈才與李賀書,勸其舉進士。該年初冬,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房式主持,韓愈參與組織的河南府試,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並一舉獲雋,年底即赴長安應進士舉。可是“闔扇未開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謂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儘管韓愈“質之於律”“稽之於典”為其辯解,終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憤離試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歲的李賀離京返回昌谷,作《出城》,當年十月間,再次西入長安。經停洛陽,韓愈、皇甫湜到訪慰藉落第之人,李賀作《高軒過》答謝。十月十四日,李賀在洛陽仁和里坊的宅院中,與前輩話別,作《仁和里雜敘皇甫湜》。 元和五年(810年),這一年李賀二十一歲,韓愈調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陽),有詩《燕河南府秀才》,詩中有“惟求文章寫,不敢妒與爭”。可能是感懷此前李賀的不幸遭遇,誡勉本屆考生。 未能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甚重,他曾寫了不少抒憤之詩,當年回到昌谷。大約因其為李唐宗室的後裔,又有韓愈為之推獎,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為官3年間,李賀親身經歷,耳聞目睹了許多事情,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對當時社會狀況有了深刻的認識。個人生活雖不如意,卻創作了一系列反映現實、鞭撻黑暗的詩篇。雖然此間心情“瞧悴如芻狗”,但增長了生活閱歷,擴充了知識領域,在詩歌創作上大獲豐收。所謂賀詩“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清姚文燮語),大多數作品就產生在這一時期。他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唐代文壇的傑出地位,應該說主要是這一時期寫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晚年漂泊

    由於遷調無望,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賀憂鬱病篤,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養了一段時日。但他不甘沉淪,又舉足南遊,希望在南楚或吳越一展才華。離長安時,他的友人無可和尚(青龍寺高僧)也曾寫過一首《送李長吉之任東井》的詩,預祝他南遊成功,但結果大約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陽,告別長輩皇甫湜等親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進長安。元和九年(814年),他決然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歸臥”。然後取道宜陽、洛陽、經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於深秋到達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此後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3個年頭的幕僚,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幫辦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鎮跋扈,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友人張徹也抽身回長安。李賀無路可走,只得強撐病軀,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時年二十七歲。

    官場 詩詞

    李賀的詩,據杜牧序,是自己編後交由集賢學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宋以後,始則傳詩四卷220首(古今學者均少作一首誤計219首)。稍後,南宋吳正子作注,又據鮑欽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稱賀詩5卷。詩詞《雁門太守行》列入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學期第六單元誦讀與欣賞,7年級下語文版25課古詩5首之一。《李憑箜篌引》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欣賞》 李賀一生,以詩為業。他的詩,包括四方面內容: 借古諷今題材 他寫這類作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早年家居昌谷,鄰近洛陽到長安的大道,徵調運輸所必經,使他對人民所受重賦剝削,統治階級所為淫奢惡行,有所見聞;後來京城羈旅,遊歷南北,貴族官僚的腐朽驕奢,宦官集團的亂政無能,藩鎮割據的禍國殃民,貪官污吏的橫行不法,下層人民的受苦受難,進一步激發詩人的憤慨。李賀所寫這一類詩篇,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相當廣闊,有的是直陳時事,有的是借古刺今: ① 隱射抨擊永貞宮變的,如《漢唐姬飲酒歌》; ② 批判唐憲宗沉湎迷信、追求長生的,如《仙人》《崑崙使者》《神弦》《苦晝短》《官街鼓》; ③ 擁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的,如《秦王飲酒》《雁門太守行》《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 ④ 揭露藩鎮禍國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無門》; ⑤ 反映權貴驕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榮華樂》《秦宮詩》《牡丹神曲》《夜飲朝眠曲》《貴公子夜闌曲》《嘲少年》《梁台古愁》; ⑥ 諷刺宦官專權、亂政無能的,如《呂將軍歌》《感諷五首》(其二)《感諷六首》(其二、四);⑦反映邊塞敵人侵擾、抗敵士兵艱苦生活的,如《摩多樓子》; ⑧ 揭露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諷五首》(其一); ⑨ 同情妃嬪悲苦生活的,如《宮娃歌》《堂堂》; ⑩ 反映少數民族軍事活動的,如《黃家洞》。 發憤抒情題材 李賀有積極用世的政治懷抱,雖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纏身,存在“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開愁歌華下作》)的消沉情緒,但也有許多詩篇反映對“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的官宦生活不滿,表現“天荒地老無人識”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淪,發出“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的豪言壯語,更滿懷著“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雄心壯志。《贈陳商》、《送沈亞之歌》《野歌》《致酒行》等正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神仙鬼魅題材 長吉插上想像的翅膀,以奔放熱烈的浪漫主義情懷,描摹神仙境界,王母娘娘、嫦娥等神話人物,銀河、月宮等天國風光,出現在《天上謠》《夢天》等名作中,極盡奇麗譎幻之觀。但長吉詩也有另一種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灑空草”(《感諷五首》其三)、“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秋來》)、“百年老梟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神弦曲》),這也是後人稱其為“詩鬼”的重要原因。李賀詩中多仙境鬼域,一方面是因為他極度坎坷的人生有時令他極度的迷茫苦悶,然而更多的是體現他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天上謠》),“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鹹幾回死”(《浩歌》)等詩肯定了萬事萬物的變化,指出了滄海桑田、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神弦》、《苦晝短》等詩更是直接寫出神鬼的虛誕,矛頭直指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唐憲宗,抨擊他一心追求長生不老的荒唐。杜牧說:“梗莽邱隴,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長吉歌詩敘》),是對這類詩篇的總評。 其詩句如“楚魂尋夢風颼然”(《巫山高》)、“嗷嗷鬼母秋郊”(《春坊正字劍子歌》)、“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紙錢塞鳴旋風”(《神弦曲》)、“迴風送客吹陰火”(《長平箭頭歌》)等等,乍讀只覺鬼氣森森,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在作者筆下,這些“鬼”,“雖為異類,情亦猶人”,絕不是那些讓人談而色變的惡物。有人說李賀“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調,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溪刻,法定當天。”這種見解未免過於偏狹,李賀寫鬼與其說是自感早天之兆,不如說是其逆反心理使然。 詠物等其他題材 其中如《李憑箜篌引》《申鬍子觱篥歌》《聽穎師彈琴歌》等,通過“石破天驚”的奇特想像和比喻等手法,描繪音樂家的高超技藝和動人的音樂美,並抒發了作者的懷抱,給人以很深的感受。《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讚頌了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手工藝。《羅浮山人與葛篇》,描寫織布老人織雨剪湘的絕技。還有《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借詠筍以讚美青春的活力;《馬詩二十三首》(長吉屬馬),借詠馬以反映現實政治,抒發作者的憤激心情。後兩組詩並且運用了李賀不常用的絕句形式。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頭歌》一類作品,則體現了作者對貴族婦女生活的態度(一說新婚燕爾描寫自己的妻子)。

    語言悲冷悽苦

    奇特的語言營造悲冷的氛圍是李賀詩歌最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長吉體”能在繁花似錦的詩歌苑囿中一枝獨俏的關鍵所在。典型如李賀的《秋來》詩文。《秋來》這首詩大約作於李賀辭官歸家的時期。糟糕的心情、蕭瑟的秋風、刺骨的冷雨,觸發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悲苦哀愁,詩人主觀情思與孤墳野鬼融於一體,托物傳情,借“鬼”寄慨,以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來抒發詩人抑鬱未伸、懷才不遇的深廣憂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語言,讀來令人膽顫心驚,毛骨悚然。 李賀把詩歌作為嘔心瀝血和事業,其母說他“嘔出心乃已”。他刻意追求詩歌語言的瑰美冷峭。宋代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雲中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秋來》這首詩中桐風驚心、香魂弔客,鬼唱鮑詩,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體現了李賀語言的藝術特色。別具一種魅力。

    選詞鍊句,不落窠臼

    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像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說,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一樣,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稱為"詩鬼"。 長吉詩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較多地寫古體詩、寫樂府,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詩作無一首七律。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借古寓今,或諷或嘆,靈活多變,渙然有新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籍)、王(建)”兩派樂府外,別開境界,獨樹一幟。他特別擅長短篇,如《天上謠》、《夢天》、《帝子歌》等,是後人稱為“長吉體”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隱、溫庭筠的古詩,就是走李賀所開闢的道路。宋人賀鑄、周邦彥、劉克莊、謝翱、文天祥,元人薩都剌、楊維楨,明人湯顯祖,清人曹雪芹、黎簡、姚燮,都受到李賀詩的影響。

    選擇物象,獨闢蹊徑

    元代孟肪曾說:“讀長吉《十二月樂詞》,其意新而不蹈襲,句麗不淫,長短不一,音節各異。這組詩在選取物象和意境上全避熟典,詩中二月不用折柳,三月不用桃李,五月不用蒲艾,七月不用牛女,八月不賦明月,九月不寫登高。這是那些只會吟“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雷隱隱、霧蒙蒙、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的酸窮文人無法企及的境界。再如其代表作《秦王飲酒》,詩歌為《秦王飲酒》卻“無一語用秦國故事”(王琦《李長吉詩歌匯解》)。與其所有詠古詩一樣,其題旨多在“筆墨蹊徑”之外,他寫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或藉以表達自己鬱悶的情懷和隱微的意緒,現實意義的詠古之作在他的集子裡是很難找到的。 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中國詩歌史上,幾乎再沒有一個青年詩人那樣偏嗜描寫衰老、死亡的事物,翻開長吉詩集,這類意象觸目皆是,到處是老、死、衰等字眼,其他像殘、斷、墮、瘦、古、鬼、枯、頹、病、敗、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淒、苦等字眼也隨處可見,統計結果表明,上述字眼在李賀詩集中共出現440餘次,平均每首詩出現兩次,出現最多的為“老”字(48次),其次是“寒”字(34次), “斷”字(33次),“愁”字(24),“死”字(20次)。《談藝錄》另一方面由於李賀仕進無路,體弱多病,儘管是一個青年詩人,術特色李賀的詩想像力豐富,意境詭異華麗,常用些險韻奇字,風格同唐朝其他詩人迥然不同。 常用鬼意象:李賀的“鬼詩”,總共只有十餘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卻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被人們目為“鬼材”、“鬼仙”,這些詩表現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應當怎樣評價,也成了一樁從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筆墨公案。在李賀筆下的鬼魂世界中,有蘇小小墓上幽冷飄忽的魂魄;有劉徹茂陵前夜聞曉無的馬嘶;有南山的漆炬迎人,土曠螢擾;有冷雨中的秋墳鬼唱,恨血千年。 毋庸諱言,李賀的詩也有不少缺點。一方面由於過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語意晦澀、堆砌詞藻,藝術形象欠完整,情思脈絡欠連貫。他的詩作內容有一部分承襲了屈原《楚辭》中《山鬼》、《國殤》等篇的傳統,如《神弦曲》、《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另一部分則很有現實主義風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貧民生活的艱苦。同時他的詩中也流露出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貶李者說是“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鉤詩話》),甚至認為是“詩之妖”(潘德輿《養一齋詩話》)。王世貞用一個“過”字來簡要概括長吉詩,還是很有道理的。

    史書評價

    •《舊唐書》 手筆敏捷,尤長於歌篇。其文思體勢,如崇岩峭壁,萬仞崛起,當時文士從而效之,無能仿佛者。其樂府詞數十篇,至於雲韶樂工,無不諷誦 •《新唐書》

    歷代評價

    •杜牧 《李長吉歌詩敘》贊之為“騷之苗裔。” 杜牧含蓄地說:“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 •王夫之 (《唐詩評選》)說:“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 •毛先舒 《詩辨坻》說:“大曆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 •黎二樵 《黃陶評本<李長吉集>》中所言:“細讀長吉詩,下筆從無庸俗之病。” •薛雪 《一瓢詩話》認為:“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溫助教(即溫庭筠),尤益另炷瓣香。” •沈德潛 《唐詩別裁集》:“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高棅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匯》);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注凡例》); •黎簡 “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 •錢鐘書 “長吉穿幽入仄,慘澹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 •魯迅 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 •毛澤東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七·列傳第八十七·李賀》

    《新唐書·卷二百三·列傳第一百二十八·李賀》

    李賀的小布袋究能裝得下多少好詩。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評論《水滸傳》時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嘔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這裡所說“嘔血”一事,跟晉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親喪逝而喝酒二斗後,便大哭起來並“因吐血”之事大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隱所寫《李長吉傳》里的李賀少年寫詩故事。

    李賀天才早熟,他在七歲時便寫得一手好詩文,而且當即就名動京城。其時擔任吏部員外郎的大文豪韓愈及侍郎皇甫湜聽說有這種奇事後,開始還不大相信,說:“要是古人,那還罷了;而今天居然有這樣的奇人,那我們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說罷,二人便聯袂著要去探訪個究竟了。

    見到李賀還是個小不點兒的孩子時,兩位大人當即遂出題讓他寫作,以便驗證李賀到底有無真才實學。這李賀卻也並不驚慌,向兩位大人深施一禮,然後便援筆寫了一首在文學史足以流傳的名作《高軒過》,這首古詩說的是: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墓地

    李賀死後葬隴西(今在甘肅省隴西縣昌谷鄉袁家灣),俗稱“學士墳”。《鞏昌府志》記載:“仁壽山在南一里,其山系秦嶺支脈,逶迤千餘里,至郡之陽而止。右有懸泉,如匹練,近無矣。其上有文昌閣、魁星樓,其背有李賀墓。”乾隆版《隴西縣誌》亦載:“仁壽山在城西南里許……其上有李賀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興修農田水利時墳丘被毀。

    故里

    李賀故里位於三鄉鄉境內,距洛陽74公里,距宜陽縣城39公里,交通便利。主要布局是:故居大門、正房、李賀書房、李賀父母所居小院、後花園、李賀詩社等幾個部分。宜陽李賀廣場 宜陽三鄉村東的連昌河源於陝縣,自西北向東南穿谷而過,經洛寧縣東北境入宜陽三鄉,注入洛河,昌谷就在連昌河與洛河的匯合處,昌谷之名即以連昌河谷而得。舊《宜陽縣誌》載:“長吉(李賀)多才,棲息昌谷”。在李賀的詩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為題的作品。 據《南園十三首·其二》的“宮北田塍曉氣酣”句,宮即連昌宮,為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建,又有連昌宮(又名玉陽宮)、蘭昌宮之稱。連昌宮的遺址,就在連昌河谷,李賀的故宅離連昌宮不遠。西有“漢剎雲山”(光武廟),南有女幾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於連昌河西岸。當年的眾多權貴名人,如武則天、唐玄宗、張九齡、岑參、韓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這裡都有吟詠唱和的詩文。

  3. 其他人也問了

  4. 他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説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稱其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 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説。. 李賀是繼 屈原 、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頌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留下了 ...

  5. 後人稱李賀為「鬼」,他的詩也頗具浪漫主義色彩,其成就甚至可與李杜齊名,人評價說,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太白有所不及。

  6. 以描寫鬼神怪異為題,是把楚辭浪漫主義與唐詩圓熟技巧結合一個成功範例。此類作品不算多,但在李賀詩的名作中,一半以上是屬這類,後世評家稱李賀為「鬼才」,稱其為「鬼仙之辭」。例如《蘇小小墓》:

  7. 李賀,字長吉,生於貞元七年,卒於元和十二年(即公元790-816年),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家居昌谷,以樂府詩著稱。. 3. 本《電子版李賀詩全集》以施鐵民(davidsteelman)先生輸入的《全唐詩》為底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李賀詩歌集注》中的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