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庸.第二十六章 故至章 (五)白話註釋.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章〗 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蓋曰之所以為也。. 「於乎不顯!. 王之德之純!. 」蓋曰王之所以為也,純亦不已。. 【語譯】 「」穆,音烏,做感嘆、讚美的 ...

  2. 2020年10月22日 · “ 折籬失壞庵沒。” “ 庵沒 ” 即芒果。“ 籬 ” 是用來保護芒果的籬笆牆。這比喻什麼呢?在比丘戒當中,根本戒如芒果,支分戒如週邊的籬笆。籬笆被破壞後,裡面的芒果就會失壞。如是支分戒守不好,則根本戒也有失壞的危險。

  3. 73 73頁6行 – 74頁1行. 龍猛依怙亦云,「先增上生法,決定勝後起,以得增上生,漸得決定勝。. 」此說增上生道及決定勝道,次第引導。. 龍樹菩薩說:「先開示能成辦增上生的共下士道法類,再進一步教導如何趣入決定勝(從中士到上士道的法類)。. 因為先 ...

  4. 2022年4月21日 · 肯定:道真、理真、天命真。. 義發恭錄彙編. 前言:壇主、講師天職:「學駕法船,代宣化,替聖佛傳言」;. 「代宣化」者,是「闡釋、說明、述說」本主題之意旨、內涵,. 讓聽者、闡述者皆共成佛道。. 以聖佛為例說明:. 仲尼祖述堯舜 ...

  5.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6. 2020年6月1日 · 廣論消 145-2 日常法師開示 【此中初力者,謂往昔無始所作諸不善業,多起追悔,欲生此者,須多修習感異熟等三果道理。修持之時,應由《勝金光明懺》及《三十五佛懺》二種悔除。】 第一個破現行,這個最重要,這個現行就是我們眼前造惡的內心相續。

  7. 2017年8月26日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三字經先天解: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玉不琢 不成器」 石中隱玉,它質地雖然美好,若不加以切磋琢磨,就不能成為器 (美玉);人雖貴為萬物之靈 (全靈之性),俱足五常之德,若是不經學習教育,也不會明白性德及做人的道理,不經切磋琢磨考驗,是不能成器成才的。 因此古代王者治理人民,以教育考試為首要的項目。 《尚書.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 」其此之謂乎! 是說:「自始至終,都要經常想著學習。 」就是這個道理。 美玉藏在礦石之中,必須經過切割才能看見;就算見到玉石,不經琢磨還是無法成為精美的玉器或玉飾。 以此為喻,求道後發現石中隱玉,眾生人人皆有明德性 (佛性),皆可成聖成佛,只因隱石中,被七情六慾,氣稟所拘,物慾所蔽,而不能顯現。

  1. 相關搜尋

    文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