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楊振寧 (英語: Chen-Ning Franklin Yang ,1922年10月1日 — [註 1] ),男, 安徽 合肥 人, 中國 理論物理學 家,研究領域有 統計力學 、 粒子物理學 [17] [15] 。 他曾於 抗日戰爭 時期 西南聯合大學 念本科、碩士,後赴美念博士。 他與同是華裔物理學家的 李政道 於1956年共同提出 宇稱不守恆 理論,因而獲得1957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成為最早 華人諾獎得主 之一,他也是目前兩位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公民之一。 1954年,楊振寧同米爾斯創立了「 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論。

  3. 序言. 杨振宁 (英語: Chen-Ning Franklin Yang ,1922年10月1日 — [註 1] ),男, 安徽 合肥 人, 中国 理论物理学 家,研究領域有 统计力学 、 粒子物理学 [17] [15] 。 他曾于 抗日戰爭 時期 西南聯合大學 念本科、碩士,后赴美念博士。 他與同華裔物理學家的 李政道 於1956年共同提出 宇稱不守恆 理論,因而获得1957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成为最早 华人諾獎得主 之一,他也是目前两位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國公民之一。 1954年,杨振宁同米尔斯创立了“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

  4. 杨振宁的元配是原中華民國 陸軍中將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1950年8月26日,28歲楊振寧和21歲杜致禮在美国普林斯頓結婚,婚後杜致禮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中文教師。

  5. 楊振寧是當之無愧的科學偉人:在基本理論方面,他所提出的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成為深切瞭解基本粒子之間四項相互作用的其中三項奠定基礎,從而大大增進人類對於大自然在最深層次結構和作用的認識;在粒子物理學方面,他與李政道所共同提的出弱作用是否

  6. 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振寧教授的主要研究課題,集中於物理學中的兩個領域,包括統計力學和對稱原理。. 他的工作對粒子物理學的發展,影響極大。. 為了表場他的貢獻,楊教授獲獎無數。. 除了分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獲得了魯姆福德 ...

  7. 楊振寧教授是一位傑出科學家,他和李政道教授因提出宇稱不守恆而在 1957 年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4 年,楊教授和米爾斯共同提出了非交換規範場論 ( 即楊米場論 ) ,這後來成為粒子相互作用理論的基礎。

  8.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杨振宁楊振寧 - Wikiwand

    楊振寧,男,安徽合肥人中國理論物理學家,研究領域有統計力學、粒子物理學。 他曾於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合大學念本科、碩士,後赴美念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