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31日 · 2019-07-31. 有人一邊巡遊,一邊記錄着與現今海岸線的距離。 香港地少人多人人皆知,隨着香港城市的發展,我們若要獲取更多的土地,填海好像變成了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 根據地政總署的資料顯示,自1887年起,香港的填海面積達70平方公里(相當於約368個維園),而填海亦改變了城市的海岸線。 我們對海岸變遷的感覺也許不太,但你若親臨其境,依照當年的海岸線遊覽,或許你會發現曾經的海岸線面貌不再。 有人為不能保留城市本來面目而惋惜;亦有人認為隨着社會的發展,海岸線的改變是必然的事,向前發展比起停留在舊時的生活來得更好。 可見社會上、生活中,總是充滿矛盾。 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美婷. 即使昔日的海岸線已改變,但舊日的沿海風土人情卻從未變。

  2. 2020年6月30日 · 那是2008年3月22日,農曆二月十五,春分月圓之夜。當天 ... 黃貝嶺人的攻擊,於內設立了一個 皮鼓。當黃貝嶺有人來襲時,立即擊鼓通知村民 ...

  3. 2019年7月31日 · 2019-07-31. 「尋找海岸線藝術大巡遊在紅磡大環山公園足球場起步。 記者翻查香港舊照片地圖組研究,當中由Vivian Ngo製作的香港填海地圖記錄着香港由1842年至2010年的海岸線變遷,發現九龍海岸線中土瓜灣和紅磡地區有不少土地是以填海方式取得,其中紅磡以填海獲取土地以發展商住區,其填海計劃中包括紅磡灣填海工程,已發展成為現今的紅磡海濱花園、紅磡碼頭以及附近新住宅區之用地。 而在十九世紀末,黃埔船塢、青洲英坭廠於紅磡沿岸落成,帶動該區的工業發展。 其後為擴展廠房,進一步填海闢地,位於紅磡的大環山中的岩石亦被用作為填海的材料。 位於土瓜灣的益豐大廈近年名氣大增,其大廈天台曾是荷里活電影《變形金剛4》的拍攝所在地,因此,大廈位置也廣為人知。

  4. 2018年10月26日 · 舒巷城是較早關心水上人生活的香港作家。. 他於1950年完成的《鯉魚門的霧》,敘寫梁大貴離港15年後的人事變遷,他熟悉的艇民生活氣味和唱鹹水 ...

  5. 2017年6月12日 · 無懼港英打壓 誓為同胞發聲. 2017-06-12. 九龍東頭大火後,香港英國當局的救災活動進展十分緩慢,引起災民和各界人士的極大不滿。. 鐵肩擔道義 ...

  6. 2018年9月1日 · 九龍仔福德古廟為私人廟宇,廟中供奉諸神,已有逾五十多年歷史,此一廟宇其實塗上深紅色,儘管並不像華人廟宇委員會所管理的那麼富麗堂皇 ...

  7. 2016年6月4日 · 書若蜉蝣:西灣河與太古吊車. 葉 輝. 童年時住在西灣河,這一帶的山村鱗次櫛比,那時還不知道有黃角嘴。. 其後翻查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