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3日 · 英國一名學者經調查指出人們聽的歌曲會與個人特質思考模式有關換句話說要了解一個人可以先聽聽他的歌單是不是聽起來很有趣呢! 在進入正題前,如果還沒有看過前篇文章,歡迎點選: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讓「音樂心理學」解析你的聽歌偏好. 何謂通感? 首先,想先和大家聊聊人的感官,相信大多數人都有聽過「 五感 」,泛指人體的五種感官, 視覺 、 聽覺 、 嗅覺 、 觸覺與味覺 ,通感就是指這些感官之間是可以互通的,當我們聽到潺潺流水聲時,腦中可能會間接浮現出湍急河流的畫面,而當我們看到一張美食的照片時,也會聯想到這道料理的口感與味道,聽音樂也是如此, 我們在聽歌時,大腦會將我們的各種感知相互連結,進而讓我們對音樂產生獨到的見解 。 音樂與記憶.

  2. 2019年7月10日 · Getty Images. 唱歌能夠緩解精神疾病的症狀。 多重影響. 範考特教授對此作了廣泛的研究,並詳細闡述了唱歌給人們所帶來的種種益處。 範考特教授形容唱歌好比是一個多項運動,具有多種功能。 它既是一種對精神健康有益的情感表達同時還具有社交互動減少孤獨感的作用不僅如此就連聽音樂也對健康大有裨益。...

  3. 2018年12月14日 · 根據加拿大的研究發現,當人們聆聽自己喜愛的音樂時,大腦中主導愉悅反應的伏隔核,血液流量會變多,而流向主導恐懼的杏仁核血液比較少;相反的,如果聽到比較不悅耳或是不和諧的音樂,杏仁核的血流量和耗氧量就會增加,而伏隔核的血流量則會減少。 這些反應,和人類原始的情緒反應非常接近,這是由於音樂可能模擬了一些自然界的聲音,而這些自然界的聲音會引起我們的情緒反應。 也由於演化的結果,我們一聽到這些音樂,就自然而然地產生生理跟心理的反應。 紫色區塊是「愉悅中樞-伏隔核」,橘色區塊是「恐懼中樞-杏仁核」。 雖然每個人的成長經驗和聆聽經驗,對於音樂和情緒之間的連動,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影響,但有些情緒感受,則是具有跨文化的共通性。

  4. 其他人也問了

    • 改善情緒與焦慮症狀。
    • 提高健身表現。由於交感神經系統可幫助我們的心臟收縮,而副交感神經系統可減緩心律並幫助放鬆,而音樂可以自然地影響這兩大神經系統,改變心臟的自主平衡。所以練 瑜伽時,適合播放輕音樂使身心放鬆,而健身時可以播放律動音樂來幫助提升運動 效果。
    • 增強記憶力與改善認知。節奏和旋律的重複模式有助於大腦增強記憶。在某個對於中風倖存者的研究中,聽音樂可幫助他們容易記下語句及提升集中注意力。此外,另有研究顯示音樂可幫助 阿茲海默症患者回想,甚至有助於 維持一些心理功能。
    • 緩解疼痛。某項對 術後 患者恢復的研究中,術前到術後聽音樂的人,比不聽音樂的人所感受的疼痛更少。另有研究指出,有聽音樂的冠心病患者比沒有聽音樂的患者,較少發生輕微的心臟疼痛。
  5. 2019年7月10日 · Getty Images. 唱歌能夠緩解精神疾病的症狀。 多重影響. 範考特教授對此作了廣泛的研究,並詳細闡述了唱歌給人們所帶來的種種益處。 範考特教授形容唱歌好比是一個多項運動,具有多種功能。 它既是一種對精神健康有益的情感表達同時還具有社交互動減少孤獨感的作用不僅如此就連聽音樂也對健康大有裨益。...

  6. 2013年7月6日 · 音樂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與它發生肉體的接觸。 它不能幫你遮風擋雨,保暖禦寒。 不能幫你擊潰敵人,也不能為你癒合斷骨。 但人類卻總是珍視音樂——或者比珍視更甚——我們熱愛它。 \r現代人花很多錢去聽音樂會、下載音樂、演奏樂器,聆聽心愛藝術家的作品,不管置身地鐵還是沙龍。...

  7. 2021年10月4日 · 流行音樂受到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驅動我們之所以喜歡流行音樂可以說是被引誘了目的是要我們無止盡的消費。 文化工業掩蓋了現實的矛盾,也不鼓勵反思,然而,最可怕之處在於,就算我們有能力看破文化工業的騙局,也會感到自己仍需要繼續消費、使用產品,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只是毫無自主性的 消費殭屍 罷了。 阿多諾從社會學的角度指出流行音樂有 不好的功能 ,作出了不利於流行音樂研究的價值判斷。 透過分析資本主義下大眾商品的生產和消費方式,他認為流行音樂帶有欺騙性,不像真正的藝術具有解放功能。 阿多諾的批判十分深刻,戳到了資本主義的痛處,以致於在一段不短的時間裡,無論在社會學還是哲學上,要為流行音樂辯護可說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