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9月30日 · 馬祖防衛部中將司令,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副會長梁世銳 憲兵司令部中將副司令沈富生 觀察雜誌社社長、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紀欣

  2. 2013年12月3日 · 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占領點評:時至今天,中國仍是一個以儒家為重、情感先行的社會嗎? 歷史的變遷、時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交流對社會有何影響?

  3. 2014年6月24日 · 黃仲鳴. 近得閱內地一學者研究楊天成的大文,頗不以為然。 少年時代,已讀過楊天成不少三毫子小說,和連篇累牘,長達十多二十冊的《二世祖手記》、《太子外傳》等,書中的風流故事,引得我們一班血氣方剛的小子有點衝動,有點遐想。 楊天成死於一九六九年,患的是腸癌。 據說他未婚,卻風流成性,生前有不少女友。 患病後,女友多「雞飛狗走」,孑然逝去,後事全賴一班朋友。 楊天成雖云未婚,據友儕爆內幕,他在漢口當記者時,已有四名太太。 所謂太太是否明媒正娶,那就不得而知。 但來到香港前,四位太太都已跑了。 來到香港又闢了新天地,一擁就有一雙。 當然,這又是霧水,躺在病榻時,太太何去了? 楊天成體重一百八十磅,是個中型肥佬。 《二世祖手記》的主角陳洪,風流倜儻,矮矮胖胖,應該是他的自我寫照。

  4. 2016年1月18日 · 中山銅像. 打鼓嶺邊境禁區已經在本月初開放了。 位於禁區之中蓮麻坑村的葉定仕故居,也終於重見天日。 歷史在一波波的歲月年輪中,從辛亥時期的革命號角到後來的禁區孤寂,再到今日成為歷史的見證,葉定仕故居代表的,不僅是村中的歷史,更是一個時代浪濤之下的革命悲歌、是香港故事甚至時間的記憶。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華僑乃革命之母,這是孫中山先生對共和革命中華僑所發揮作用的高度評價。 華僑不僅為革命黨人奉獻了自己的財產,不少更是身先士卒參加革命。 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差不多有三分一乃是華僑。 華僑亦在所居住的國家經營實業、主辦報紙,為傳播和宣揚共和革命而吶喊。 這一切,是那個年代最為真摯的赤子報國之心。 在葉定仕故居中,依然能夠感受到這樣的滄桑。 悠然於山中的白色建築.

  5. 2019年6月22日 · 2019-06-22. 文同《墨竹圖》 網上圖片. 吳曉彬. 蘇東坡的家鄉四川眉山有一個東坡竹園。 園不大,景雅致,專為東坡鍾愛竹而建,在全國都不多見,頗得外地朋友欽羨。 蘇東坡與竹,說來話長,就從這個園子蔓延開去。 細數東坡與竹最深厚的淵源,莫過於園中立屏上那首《於潛僧綠筠軒》。 光看題目,不了解蘇軾的人莫名所以。 但一說詩的內容,很多人耳熟能詳:「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特別是「不可居無竹」,「無竹令人俗」更是口口相傳,成了蘇東坡愛竹的代言詞。 竹能入列「梅蘭竹菊」四君子,可見古人多好竹。 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鄭板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從「竹林七賢」到白居易再到蘇東坡,無一不與竹有着不解之緣。

  6. 2018年10月30日 · 太平山上好風光 「耕雲草廬」翰墨香. 松田大使(前)與姜在忠(前左二)一行在客廳內的日本油畫前合影留念。. 倘若你來到太平山頂,再沿柯 ...

  7. 2012年3月9日 · 一、以立法形式增強公眾對傳統節日的認同和熱愛. 近些年來,與情人節、愚人節、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等西方傳統節日在中國的受熱捧程度相比,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卻有所式微。 在此情況下,建議以立法形式將傳統節日固定為法定節假日,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的舉措,容易被公眾尤其是青年一代接受。 此外,建議進一步調整現在的國家法定節假日,以制度化的形式確定傳統節日,使公眾尤其是青年一代增強對傳統節日的文化認同和歸屬。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2012年節假日為27天:元旦3天、春節7天、清明節3天、勞動節3天、端午節3天、中秋節及國慶日共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