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31日 · 皮膚過敏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醫師可能會開一種藥叫做抗組織胺」,其實組織胺就是一種發炎因子所以降低身體中的發炎因子就可以減緩過敏的症狀。 不過食物中也有許多組織胺,所以如果可以避開組織胺含量高的食物,吃些組織胺含量低的時候,對於皮膚的狀況也會很有幫助。 組織胺是什麼. 組織胺是一種身體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因為過敏反應、藥物引起,或是組織受到傷害的時候分泌,比如有花粉、灰塵、或是吃了容易過敏的食物,再來可能因為燙傷、咬傷等皮膚的受傷,導致組織胺的分泌,事實上是身體的保護機制。 不過,過敏是一種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會造成皮膚紅、腫、熱、痛、癢等不舒服,所以才需要抗組織胺來緩解這些症狀,不過除了用藥物來緩解身體的不舒服之外,也可以從飲食中去調整,直接阻斷來源。 組織胺成分高的食物.

    • 注意冷、熱的改變:冷氣溫度調高、注意保濕。有些人會對溫度比較敏感,天氣變熱,皮膚受到的刺激增大,原本過敏的位置就可能再度誘發。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像是蕁麻疹、汗皰疹都是一種皮膚的過敏反應,主要還是跟身體的免疫系統有關;要對抗過敏反應,更重要的是保護皮膚,進行保濕、保養是非常重要的,食物過敏的影響反而比較小一點。
    • 注意運動、情緒變化:流汗用濕毛巾擦乾、盡快洗澡。運動流汗雖然會刺激皮膚過敏,但卻可以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給皮膚足夠的養分、並幫忙代謝廢物,長期看來對皮膚的狀態是好的。
    • 注意皮膚傷口:仔細護理、除疤痕。皮膚「受傷」其實也是一種刺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明秀說,像是傷口久治不癒的時候,會覺得癢、痛,那是因為傷口都還在發炎狀態,也容易引發免疫系統不平衡的過敏,所以傷口的照護、還有疤痕的護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 注意其他免疫疾病:過敏超過 6 星期、有其他症狀。台灣研究統計,約有 1/4 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其實是「免疫系統」問題導致,其中最多的就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第二是修格連氏症(又稱乾燥症),再來像是血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甚至是腫瘤都有可能造成蕁麻疹,建議只要慢性蕁麻疹超過 6 星期反覆發生者,要到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進一步檢查。
  2. 2021年4月25日 · 食物. 藥物. 昆蟲叮咬. 過敏原接觸(乳膠、花粉、動物唾液、蕁麻植物等等) 輸血或是注射血液製品. 感染(A 型鏈球菌、黴漿菌、 鼻竇炎 、 肝炎 、EB 病毒等等) 通常急性蕁麻疹會在短短幾分鐘內發作到全身都是(或是上半身),但又會在幾個小時內消失,彷彿從來沒出現過,至於第二天會不會再度發作,就要看個人的體質、還有接觸過的過敏原了;不過基本上只要 2~3 天基本上都會自己痊癒。 常見慢性蕁麻疹(幾乎每天皮膚上都會出現蕁麻疹超過 6 週)的原因. 60-70% 是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找不出原因,屬於免疫系統的過度活化。 30% 是誘發性蕁麻疹,也就是找得到刺激的原因(冷刺激、運動、洗熱水澡、流汗、皮膚劃紋、心理壓力等等)。 其他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甲狀腺疾病、腫瘤。

  3. 其他人也問了

    • 注意冷、熱的改變:冷氣溫度調高、注意保濕。有些人對溫度比較敏感,當天氣變熱時,皮膚受到的刺激增加,可能重新引發過敏反應。蕁麻疹和汗疹等皮膚過敏反應主要與免疫系統有關。
    • 注意運動、情緒變化:流汗用濕毛巾擦乾、盡快洗澡。運動流汗雖然會刺激皮膚 過敏,但卻可以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給皮膚足夠的養分、並幫忙代謝廢物,長期看來對皮膚的狀態是好的。
    • 注意皮膚傷口:仔細護理、除疤痕。皮膚「受傷」其實也是一種刺激,像是傷口久治不癒的時候,會覺得癢、痛,那是因為傷口都還在發炎狀態,也容易引發免疫系統不平衡的過敏,所以傷口的照護、還有疤痕的護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 注意其他免疫疾病:過敏超過 6 星期、有其他症狀。根據台灣的研究統計,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實際上是由免疫系統問題引起的。其中最常見的問題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其次是修格連氏症(又稱乾燥症),還有其他可能導致蕁麻疹的疾病,例如血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甚至腫瘤也可能引發蕁麻疹。
  4. 2020年6月2日 · 食物過敏在皮膚過敏的時候醫師第一步通常會開抗組織胺」,而通常抗組織胺對於蕁麻疹的效果很好因為蕁麻疹的發作原因中就有大量的組織胺。 而發酵過的食品通常含有較高的組織胺,像是發酵乳製品(起司、優格、優酪乳)、發酵豆製品(味噌、納豆)、醃製肉類(香腸、臘腸、火腿、培根)、泡菜、康普茶、酒類。 此外,也有些食品會刺激身體釋放組織胺,像是花生、核桃、腰果等堅果,以及柑橘類水果、巧克力等,其實都不適合常常發作蕁麻疹的人食用。 二、藥物過敏 :因為有些人會對咖啡因過敏,對於常見的止痛藥(可能含有咖啡因),或是類似作用的可待因、鴉片類止痛藥也會不太舒服。

  5. 2019年11月11日 · 中醫大新竹附醫中醫科醫師周書玉表示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女性發生率又是男性兩倍症狀為皮膚癢起紅色斑塊大約持續數小時到一天時間症狀緩解後通常不留痕。 常見誘發原因如感染、塵蟎、藥物或食物 過敏 ,常見食物過敏原包括牛奶、蛋、堅果、花生、小麥製品、海鮮、芒果、奇異果、草莓等;有的人則是受到溫度變化、日曬、壓力、機械性刺激而誘發;但臨床上依然有許多人是 不明原因的發作 。 「中醫治療 蕁麻疹 ,會先把脈和觀察舌象,針對患者身上明顯的血虛、血液循環不好、瘀熱在體內的情形,用補血改善循環和透瘀熱的方式。 」周書玉介紹。 中醫治療蕁麻疹的特色在於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身體狀況,以不同的藥物治療,當身體狀況改善,症狀自然能解除。 觀察發病時間 對照中醫「時間醫學」藥到病除.

  6. 2020年11月30日 · 1. 皮膚受刺激. 像是長繭、磨破皮、有久治不癒的傷口等等。 2. 溫度或情緒的改變. 有些人會對溫度比較敏感,天氣變冷,原本過敏的位置就可能再度誘發。 不過對於熱比較敏感的人比較常見,又稱為「膽鹼型蕁麻疹」,是對身體負責在溫度上升時調節溫度的激素「乙醯膽鹼」過敏,所以不管是運動、緊張、焦慮、憂鬱、曬太陽等,只要體溫上升,就有可能觸發這種「癢」。 3.其他自體免疫疾病. 台灣研究統計,約有1/4的慢性蕁麻疹患者,本來都找不出原因,但其實是「免疫系統」問題導致,其中最多的就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第二是修格連氏症(又稱乾燥症),再來像是血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等。 常見急性蕁麻疹原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