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 浙江 余杭 人。. 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 汉代 辞赋家 枚乘 ),后易名为 炳麟 [54] 。.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 顾炎武 )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 ...

  2. 章太炎精通醫學,著有《霍亂論》、《章太炎醫論》(原名《猝病新論》)。 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 经学 第一,还是 史学 第一? ”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3. 樸學訓練與排滿情結 [ 編輯] 章太炎生於 1869年 1月12日,書香門第,並且家庭富有,有藏書樓,家中還有 醫學 家傳。. 1880年,十三歲的章太炎到外祖父 朱有虔 處啟蒙。. 據他自己回憶,祖父 章鑒 及外祖 朱有虔 讓他閱讀《 東華錄 》,了解 揚州 、 嘉定 、 戴 ...

  4. 章太炎政论选集》,汤志钧编于1961年,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笔记,王宁整理抄录,影印誊钞本,中华书局,2008年11月。 《章太炎演讲集》,章念驰编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年谱及 []

  5. 章太炎. (中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家、學者) 鎖定.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 浙江 餘杭人。 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 枚乘 ),後易名為 炳麟 [54] 。 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 顧炎武 )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 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 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 清末民初 民主革命家、 思想家 、著名 學者 、 樸學 大師 [55] ,研究範圍涉及 小學 、 歷史 、 哲學 、 政治 、 樸學 等等,著述甚豐。 [1]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任《 時務報 》撰述,因參加 維新運動 被通緝,流亡 日本 。

  6. 2018年8月8日 · 章太炎是以“文”为手段投入清季革命的,他推动与带领了清末的思想革命与文化革命,他通过“文学复古”与“建立宗教”来推动新文化运动,颠覆清政权的思想与文化的统治基础,而这种作用与贡献是被大大忽略了。 辛亥革命的成功,无论如何不是同盟会“革命派”一家之力可以完成的,起码还应包括“君主立宪派”及“地方自治派”等力量,以及江浙以“文”为手段的知识分子的贡献。 林少阳教授把辛亥革命置于晚清“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去审视,革命与改良并非完全对立,“革命只是改良不果的产物而已”,“无论革命与改良,无不重视传统,无不重新解释并定位中华文明”,这些都说明了“晚清思想文化运动”之影响,革命与改良之殊途同归。 而章太炎在戊戌变法前后无疑是兼革命派与改良派于一身。

  7. 章太炎的著作博大精深,极为复杂,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著作揭示了中国与全球现代性中普遍存在的经验:新与旧同在、民族特殊性与超验普世性并举。 本书聚焦于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著作和思想,并且是在中国受到全球资本主义现代性冲击的社会背景下考察章太炎著作的意涵。 作者慕唯仁作为研究汉学的西方学者,不同于通行的以训诂和语义为基础的研究,而是以其独特而新颖的视角,抽取“抵抗”作为本书研究的关键词,将章太炎著述和思想置于西方哲学和晚清思想的对话语境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对于那些研究晚清思想史的中国学者而言,具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慕唯仁(Viren Murthy),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古睿学者。

  8. www.wikiwand.com › zh-hans › 章太炎章太炎 - Wikiwand

    章太炎 (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原名 学乘 , 字 枚叔 [注 1] ,一作 梅叔 。 后易名为 炳麟 。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 顾绛 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 绛 ,号 太炎 。 世人常称之为“ 太炎先生 ”。 早年又号 膏兰室主人 、 刘子骏私淑弟子 等。 浙江 馀杭 人, 清 末 民 初 思想家 、 史学家 、 朴学 大师、 民族主义 革命者、 注音符号 设计者、中国医学院首任院长。 Quick Facts 章太炎, 出生 ...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原名学乘,字枚叔,一作梅叔。 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9.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 ,原名 學乘 , 字 枚叔 ,一作 梅叔 。 後易名为 炳麟 。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 顾绛 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 绛 ,号 太炎 。 世人常称之为“ 太炎先生 ”。 早年又號 膏蘭室主人 、 劉子駿私淑弟子 等。 浙江 餘杭 人, 清 末 民 初 思想家 、 史學家 、 樸学 大师、 民族主義 革命者、 注音符號 設計者、中國醫學院首任院长。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403.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原名學乘,字枚叔,一作梅叔。 後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

  10. 2010年10月26日 · 中国近代哲学家、中国社会学的先驱者。 名炳麟,后改名绛,字枚叔,号太炎。 1869年 1月12日生于浙江苏杭县(今余杭),1936年 6月14日病逝于苏州。 早年提倡维新变法,后接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驳斥康有为以保皇对抗革命和托古改制的主张,宣传民主革命。 1903年因“苏报案”被捕入狱。 1906年出狱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为该会机关报《民报》主编,后任光复会会长。 辛亥革命后,从事政党活动。 1913年因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被软禁 3 年。 1917年后,逐渐脱离民主革命运动,在上海等地讲学,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 他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 清末出版的书以及辛亥革命后编定的《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均是生前由本人结集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