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9日 · 認識保濕產品 用太多隨時出粉刺暗瘡. 保濕產品亦細分唔同狀態可以是精華液水狀乳液狀油狀或膏狀。 夏天用的護膚品未必一定適合在冬天使用,需視乎皮膚的需要決定。 如皮膚不太乾,其實可用水分較多的產品,太乾則用油性較高。 而產品的成分同樣緊要有效保濕成分主要分為3類。 包括防止水分流失的密閉性保濕成分,如凡士林或石蠟;幫助皮膚細胞吸收水分的保濕劑,如透明質酸及維他命B5;最後是潤滑劑,用作填補細胞之間的罅隙,如人工合成的皮脂。 過量使用保濕產品會令皮膚出現粉刺暗粒問題其實好常見,盡量挑選成分簡單的產品及不會引起粉刺的配方,便會減少皮膚閉塞問題。 那麼保濕產品要搽多少才算足夠?

  2. 2018年11月6日 · A:主診醫生有兩點是對得很對的:第一,如陰部潰瘍經常在同一位置復發,即可高度懷疑為感染「單純性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宜盡是快就醫,以防錯估為一般的陰部毛囊炎或暗瘡問題;第二,單純性疱疹病毒分為第一型(HSV-I)和第二型(HSV-II)兩類,疱疹一型通常引起腰部以上感染,特別是眼睛及口唇的感染,疱疹二型則通常引起腰部以下感染,亦即性病。 疱疹一型和二型是可以跨越身體部位作出侵襲的,由於口交盛行,意味疱疹一型可經由口交,由患者嘴唇部位跑到對方的性器官上,引起貌似疱疹二型的感染症狀。 又例如,不慎使用沾染疱疹一型的毛巾揩抹下體也有機會令病毒跑到陰部繁殖肆虐。 同理,手部碰過唇瘡,若未徹底消毒便去如廁,然後摸及性器官,也有可能引發感染。

  3. 2019年4月24日 · 潘子剛表示暗瘡在中醫角度稱為粉刺」,原因跟身體臟腑氣血失衡有關大家經常聽到年輕人爆瘡」,原因是他們的體質偏熱因而在臉上生滿暗瘡這種暗瘡呈鮮明紅色帶有膿頭中醫的角度屬肺經風熱。 此類病人肺火旺盛,偶爾會有口乾、小便發黃、大便乾燥等。 若屬實熱型的人,即代表氣血充足,可透過飲用涼茶調理治療,此類病人即使暗瘡一旦破口,亦會很快康復。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http://bit.ly/2IJdjms.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2月19日 ·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粉瘤」是表皮層細胞沉入了真皮層,令分泌物無法流出而形成囊腫,因此被稱為表皮囊腫。 由於表皮囊腫的分泌物與粉刺相似故一直被人稱為粉瘤」。 「粉瘤」十分常見,一般亦不痛不癢,觸摸時感覺呈圓形,中間或有小孔,就是表皮層深入了真皮層的源頭。 陳表示,「粉瘤」的成因包括患者皮膚創傷,傷口愈合時有細菌感染而引致。 陳指,有醫生或會誤診「粉瘤」是脂肪瘤,「可能會畀咗病人一個假的信心,誤以為是一個脂肪瘤,不會發炎。 」陳續指,有些人的「粉瘤」會因細菌感染而發炎,他不建議患者自行將分泌物擠出,因有時在囊腫裡擠破分泌物,有機會令傷口發炎,令皮膚紅腫、痕癢,甚至愈變愈大。

  6. 2022年3月4日 · Tweet. 手汗多為生活帶來不少困擾,但如何分辨自己手汗多與少? 1/6. 手汗多為生活帶來困擾,不論在工作間握手,或是情侶間拖手,濕立立會令人與人之間產生尷尬。 到底為何有些人手心會大量冒汗? 手汗多對皮膚有何影響,又有甚麼方法去改善問題?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解答種疑問! 陳表示一般而言,手部出汗其實好正常,普遍都毋須太過擔心。 「一般手部出汗出現於緊張環境或運動後,都屬於正常。 但喺好靜止同凍嘅環境,隻手都會無故出好多汗,咁就係手部多汗症。 」陳指,手部多汗亦有可能跟家族遺傳有關,如突然出現此情況,便可能跟身體出現毛病有關,「可能係癌症、甲狀腺同一啲肺部問題,都可能引致多咗汗。 如何知道自己手部是否屬於多汗?

  7. 4 天前 · 務署於社交平台表示,今日下午接獲報告上址有水管爆裂,隨即派員到場跟進,並截斷一段直徑450毫米鹹水管的供應,以保障行車安全。 事故令南朗山、壽臣山及黃竹坑沖廁供應受影響。 為配合喉管維修工程,須封閉香港仔黃竹坑道東行線其中一條行車線。 工程團隊正進行24小時搶修工作,冀爭取於明日 (29日)午夜前完成喉管維修工程,以盡快恢復相關鹹水供應,並對受影響市民表示歉意。 工人進行搶修工程。 最高瀏覽. 1 05月28日 (二) 20:59更新. 涉發布具煽動意圖貼文 國安處拘5女1男包括鄒幸彤. 國家安全處今日 (28日)於全港多區,包括大欖女懲教所採取執法行動,拘捕5女1男,年齡介乎... 2 05月28日 (二) 22:54更新. 仁濟醫院4歲女童縫針 心臟驟停18分鐘 情況危殆.

  8. 5 天前 · 香港時間. 05月27日 (一) 10:00. Tweet. 1/6. 炎炎夏日,不少人都喜歡到海灘玩或是出海暢游,但若沒有做好前期防曬準備,很容易會曬黑、曬傷,皮膚發紅而且熱辣辣。 有南韓皮膚科醫生就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超低成本的曬後急救法,簡單易操作。 暴曬後,皮膚受到紫外線的輻射和血管擴張的影響,會出現紅腫、灼熱等情況。 南韓皮膚科醫生李藝恩表示此階段的首要任務是冷卻鎮靜皮膚,建議使用生理鹽水及無酒精的蘆薈膠為肌膚降溫和補充水分。 她特別提到,由於皮膚處於紅燙敏感的狀態,應該避免直接冰敷或是使用功能性護膚品,這可能會刺激皮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