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粉刺 (英語: comedo )是一種被 角蛋白 和 脂質 填充而擴張和堵塞的 毛囊 「漏巵」(infundibulum,漏斗狀孔腔、管道、器官) [1] ,屬於 毛囊 、 皮脂腺 的慢性炎症性 皮膚病 。. 多發生於顏面、胸、背等處,尤常與周圍的空氣、粉塵相接觸的部位。. 粉刺分為 ...

  2. 粉刺 (英語: comedo )是一种被 角蛋白 和 脂质 填充而扩张和堵塞的 毛囊 “漏巵”(infundibulum,漏斗状孔腔、管道、器官) [1] ,属于 毛囊 、 皮脂腺 的慢性炎症性 皮肤病 。. 多發生于颜面、胸、背等处,尤常与周围的空气、粉尘相接触的部位。. 粉刺分为黑 ...

  3. 硫磺及水楊酸亦可用於治療粉刺及頭泥(又名搖籃帽),但含硫磺的產品有時亦會令粉刺惡化。 間苯二酚 (Resorcinol)是另一種通常與硫磺結合使用的角質軟化劑。

  4. 2022年6月28日 · 粉刺 (英语: comedo )是一种被 角蛋白 和 脂质 填充而扩张和堵塞的 毛囊 “漏卮”(infundibulum,漏斗状孔腔、管道、器官) [1] ,属于 毛囊 、 皮脂腺 的慢性炎症性 皮肤病 。. 多发生于颜面、胸、背等处,尤常与周围的空气、粉尘相接触的部位 ...

    • 結構和反應性
    • 其他用途
    • 安全性
    • 外部連結

    李比希最初於1858年將過氧化氫與苯甲醯氯反應而完成過氧化苯甲醯的合成,反應可能以下方程式進行: 1. 2 C6H5C(O)Cl + BaO2 → (C6H5CO)2O2 + BaCl2 過氧化苯甲醯通常由過氧化氫與苯甲醯氯在鹽基條件下反應製備。 1. 2 C6H5COCl + H2O2 + 2 NaOH → (C6H5CO)2O2 + 2 NaCl + 2 H2O 過氧化物中的氧-氧鍵很弱。因此過氧化苯甲醯很容易發生均裂(對稱裂變),形成自由基: 1. (C6H5CO)2O2 → 2 C6H5CO• 2 符號•表示其結果是自由基,即含有至少一個不成對的電子。此類物質具有高反應性。均解通常是經加熱引起。過氧化苯甲醯的半衰期在92°C下為一小時。在131°C時則縮減為一分鐘。 科學家於1901...

    過氧化苯甲醯可有效治療痤瘡,而不會引起抗生素抗藥性。它可與水楊酸、硫磺、紅黴素、克林黴素,或是阿達帕林(一種合成類視黃醇)合併使用。兩種常見的複方藥物包括過氧化苯甲醯/克林黴素,和阿達帕林/過氧化苯甲醯,阿達帕林是一種化學上穩定的類視黃醇,可與過氧化苯甲醯聯合使用。過氧化苯甲醯/克林黴素和過氧化苯甲醯/水楊酸等複方產品似乎比單獨使用過氧化苯甲醯有較佳的治療痤瘡效果。類視黃醇/過氧化苯甲醯組成的複方藥物於2021年在美國獲准用於醫療用途。 用於治療痤瘡的過氧化苯甲醯通常以凝膠、乳膏或液體的形式施用於受影響的區域,濃度從2.5%到5.0%,最高可達10%。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支持較高濃度會比較低濃度更為有效。

    爆炸風險

    過氧化苯甲醯與其他有機過氧化物一樣具有潛在爆炸性,且在無外部引燃的情況下即可起火。純過氧化苯甲醯的危險性較高,因此通常會以溶液或糊狀的形式存在。例如化妝品中僅含有少量過氧化苯甲醯,不具爆炸風險。

    毒性

    過氧化苯甲醯與皮膚接觸後會分解,產生苯甲酸和氧氣,這兩種物質都無很強的毒性。 有關過氧化苯甲醯的致癌潛力已被研究過。 一篇發表於1981年《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提出雖然過氧化苯甲醯不是致癌物,但在腫瘤起始(英語:Tumor initiation)時使用,確實會促進癌細胞生長。報告的結論是,"建議謹慎使用過氧化苯甲醯,及其他會產生自由基的化合物"。 一份由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1999年發表,對致癌性研究的審查提出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過氧化苯甲醯痤瘡藥物與人類皮膚癌有關聯。然而於一些動物研究已發現此種化合物可充當致癌物質,且會增強已知致癌物質的作用。 過氧化苯甲醯在溫度高於50°C時會分解成致癌物質 - 苯。

    刺激皮膚

    於1977年所做的一項人體最大化(HMT)測試,使用5%和10%過氧化苯甲醯含量的配方,有76%的受試者發生接觸致敏反應。 美國國立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制定有職業性接觸過氧化苯甲醯的建議標準。

    NIOSH Pocket Guide to Chemical Hazards. #0052. NIOSH.
    SIDS Initial Assessment Report from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5. 阿達帕林通過抑制毛囊上皮細胞的分化與增殖而減少微小粉刺形成,使表皮下的粉刺停止生長。

  6. 痤疮丙酸杆菌(學名:Cutibacterium acnes,旧名:Propionibacterium acnes) [4] [2] [3] [1] 是和皮肤疾病粉刺息息相关,是一种生长相对缓慢的典型革兰氏阳性菌,杆状,兼性厭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