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4日 · 本港自2019年6月底出現首宗耳念珠菌個案後,相繼出現零星個案,至2020年7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出現耳念珠菌爆發,至今本港已共錄得至少160宗個案。

  2. 2023年6月1日 · 病徵. 耳念珠菌可在非侵入性的身體部位繁殖而不發病,這些部位包括腋窩和腹股溝等皮膚、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和呼吸道樣本。 另一方面,耳念珠菌發病時可影響腹腔、傷口、耳朵和血液,而這些感染可以變得嚴重,甚至致命。 已確定的耳念珠菌感染的風險因素包括使用抗細菌和抗真菌藥物、血管和腹部手術、侵入性醫療儀器(例如中央靜脈導管、術後引流管和導尿管)的使用、免疫系統受抑制、慢性腎病、血液透析、糖尿病和長期入住深切治療部。 傳播途徑. 耳念珠菌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直接與患者接觸,或間接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或在醫療機構和長期住宿設施中人與人之間傳播。 治理方法. 醫生可參考化驗結果為有症狀的病人處方適當的抗真菌藥物。

  3. 2023年3月31日 · 耳念珠菌的抗藥性一般比其他念珠菌較高,視乎感染的部位及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可從輕微至可能危及生命,甚或致命。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曾受訪表示,耳念珠菌在2009年首見於一名日本病人的道,近年更於歐美醫院流行。

  4. 2019年4月9日 · 美患者染「耳念珠菌」近半數90天內死亡 專家3招教你抗「超級黴菌」. 不只「超級細菌」,人類現在還面臨「超級黴菌」的威脅!. 美國自2013年來通報近600起「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感染病例,且近半患者在90天內死亡,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已將它 ...

  5. 耳念珠菌可寄居人體並導致頭暈發燒等症狀.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曾指出,耳念珠菌是其中一種 念珠菌 ,屬於真菌類別,它首次於2009年在日本一名病人的耳道中發現,故命名為耳念珠菌。 其實耳念珠菌可寄居於人體其他器官,目前大部分耳念珠菌皆並非在耳道發現。 該菌可於身體的不同部位繁殖而不發病,例如腋窩、腹股溝、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呼吸道、消化道、女性陰道等,而大部分帶菌者都沒有症狀,也不會影響健康人士。 但當身體的抵抗力轉差,例如患上長期疾病、 癌症 等,便有較大機會發病,並可造成 尿道炎 、陰道炎等疾病。 而該菌一旦入血可造成入侵性感染,情況嚴重更可誘發 敗血症 而導致死亡,不容忽視。 因該菌入血而造成的入侵性感染的症狀如下: 頭暈. 發燒. 疼痛. 疲勞. 血壓偏低.

  6. 2023年3月30日 · 感染耳念珠菌症狀包括 發燒畏寒等,患者在短時間內病情就會加重,而若擴散到血液或心臟等器官,還可能導致死亡。 哪些人容易感染耳念珠菌? 感染耳念珠菌的病人從早產兒到老年人都有,不過主要還是免疫力較差者容易感染,主要發生於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洗腎等病患。 該如何預防感染耳念珠菌? 美國及歐洲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及英格蘭公共衛生部門 (Public Health England) 已頒佈指引以避免耳念珠菌感染發生,一般來說,須將感染者安置於單人病房,照顧者也須落實以下措施: 徹底執行手部衛生. 使用建議的產品清潔及消毒病人照護環境 (每日及終期清潔)

  7. 耳念珠菌的症狀 耳念珠菌可能會進入血液並擴散至全身,出現如發燒、疼痛和疲勞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引發血液、傷口和耳朵等感染,一般只從症狀會較難判斷,必須經由檢驗才能確診 頭暈 發燒 疼痛 疲勞 血壓偏低 耳念珠菌的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