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6月3日 · 胡志偉牧師出生於1956年,畢業於慈幼學校及播道神學院。 胡牧師起初於元朗元基堂事奉,2008年起擔任香港更新運動(HKCRM)總幹事至今。 胡牧師早年曾參與推動元朗「社區教會」,認為教會不能與社會分割,故於任內積極推行各種社區活動,例如自修 ...

  3. 2021年3月19日 · 胡志偉指出,香港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已陷入不正常狀態,在社會和經濟無法回頭的改變之中,我們需要承認自己是弱者,不要再自欺欺人。 他指基督徒要學習承受損失。 胡志偉再引用二〇一四年雨傘運動中的標語「命運自主」,勉勵信徒要有自主的精神,不要過度相信政府、意見領袖(KOL)或其他權威的指示;正如現在仍有不少堂會和宗派在等待政府的指引才重開崇拜,胡志偉指「你等得嚟! 時機都已經過咗去。 」他又指,基督徒要記得自己的主體性,不要被他人物化自己。 可以想像自己是逆境下的倖存者,只能夠主動地尋求出路。 胡志偉又分享他離港前在生活上的體驗,疫情下他經常和太太分享順其自然的精神。 過往香港教會都身處在「盛世的方程式」之中,對身邊和教會的事都習慣控制,「暑期有短宣、九月有培靈會、十二月慶祝聖誕」一切都在計劃中。

  4. 香港繁體. 工具. 胡志偉, MH (英語: Wu Chi-wai ,1962年10月18日 — ),在 香港 出生,祖籍廣東省羅定市,曾任 黃大仙區議會 瓊富 選區議員、 香港 九龍東選區 香港立法會 議員、 民主派會議 召集人。 香港民主黨 主席(2016-2020),暱稱為「胡主席」。 [4] [5] 簡歷 [ 編輯]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胡志偉,出身於 草根階層 ,曾在 皇仁書院 就讀,同窗包括前任 律政司司長 黃仁龍 。 1981年 中學會考 後,胡志偉便投身於社會工作。 1985年,他決定重拾書本,前往 澳門 就讀大學,修讀 副學士 學位,並於1987年負笈美國 威斯康辛大學 密爾沃基分校繼續學業,主修經濟,副修數學。

  5. 胡志偉提到,在習近平新時代的宗教政策下,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會否影響教會的差傳或宣教事工,以及在中國因素下的中港教會交流的改變亦是是次普查的關注。

  6. 2022年11月21日 · 首先,當然是從前任總幹事胡志偉牧師手中接棒的過程。 筆者於2016年2月加入「教新」,是一個去學(unlearn)與再學 (relearn)的重要階段,先是由執行幹事崗位做起,與同工隊磨合,從教會網絡的經驗轉到教會更新的場景。 之後,蒙神恩領於2018年1月擢升副總幹事,事奉中的體會可以分享的還有很多,關係和經驗不斷累積下來。 簡而言之,就是「教新」銳意尋找接班人及董事會預備迎接領導傳承的挑戰。 當然,筆者順利將棒子接過來,不是必然,過程中不曾沒有懷疑的時候,只能說是恩典! 回想,當筆者加入「教新」之際,胡志偉牧師早已預備好,培育筆者在各方面的眼界與能力,縱然個人有很多不足與限制,而胡牧師與董事們在整個過程耐心尋求適切的安排。

  7. christiantimes.org.hk › Common › Reader胡志偉:預告篇

    胡志偉牧師,剛從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教新)總幹事一職退休。 胡牧師曾擔任堂會牧養十多年,再投身跨堂會跨宗派的教會更新運動超過二十年,深刻認識香港不同宗派、堂會與教牧同工,亦熱心關注社會事務,對教會幾十年來所處的狀況,以及跟社會的互動 ...

  8. 最新一期《時代週刊》封面以「25位最具影響力之福音信仰人士」為頭條,反映美國保守基督教已由堂會內部走進公眾空間,特別在美國總統布殊連任一事上,突顯其力量。 基督日報是一份世界性全球華人基督教新聞網絡日報,報導全球華人基督教新聞,內容包括國際,教會,社會,事工,神學院,宣教,科技,專欄等全球華人基督教新聞新聞,每日更新,務求以最快的速度讓讀者得到華人基督教新聞消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