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膝蓋手術後護理 相關

    廣告
  2. 長者護理照顧與護理,選擇院舍須知。 提供護理概況,院舍圖片、收費及雜費概覽,令您掌握院舍資訊。免費服務!

搜尋結果

  1. 第一階段手術後的頭兩周. 此階段的物理治療目標是讓患者膝關節在手術後能夠完全屈曲及挺直此階段另一目標為強化大腿前方連繫膝關節的四頭肌及後方連繫膝關節的膕繩肌當患者可以無需拐杖走路及能全幅伸屈患處膝關節便可進入下一個治療階段第二階段手術後約二至六周. 此階段的物理治療目標是讓患者能在完全負重狀態下強化腿部力量同時不失其活動幅度。 此階段的另一目標為增強患處的關節本體感覺 (Proprioception)。 當患者可以全幅伸屈患處膝關節又沒引起關節腫脹,而且可以用患處單腿站立並保持身體平衡超過20 秒,便可進入下一個治療階段。 第三階段:手術後約六至十二周. 此階段的物理治療目標除了繼續強化腿部之外,同時要讓患者初步恢復運動能力。

  2. [2023-02-10] 明醫網 > 郭詠觀醫生. 安省衛生廳長瓊斯(SylviaJones)表示,省府將在2月引入立法,向新模式邁進。 她說:「這項立法將加強對社區手術場所的監督使患者能夠繼續獲得應得的醫療保健並提供更多的靈活性以繼續擴大獲得更多手術的機會進一步減少等待時間。 (1)細菌感染 (infection): 沒有任何手術是沒有風險的有少部份接受髖和膝關節關節置換手術的人會出現細菌感染感染率約為百分之一。 細菌感染可發生在傷口或深藏在人工關節附近的組織,感染可出現在病人仍在醫院留醫或已出院在家裏休養的時間,但有些感染可在手術後多年才出現。

  3. 2023年9月4日 · 明報專訊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廣泛用於治療嚴重膝關節炎但易出現術後疼痛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在手術採取合併靜脈及關節局部皮質類固醇注射(IVSPAS),較傳統方法更能紓緩疼痛促進患者康復近七成接受新療法的病人可出院返家毋須到康復機構

  4. 2023年9月4日 · 明報專訊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廣泛用於治療嚴重膝關節炎但易出現術後疼痛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在手術採取合併靜脈及關節局部皮質類固醇注射(IVSPAS),較傳統方法更能紓緩疼痛促進患者康復近七成接受新療法的病人可出院返家毋須到 ...

  5. 2024年5月6日 · [2014-12-04] 明醫網 >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很多從前的不治或難治之症都變得較易治愈很多以前需要長時間留院休養的複雜外科手術亦變得可快速痊癒大大減省住院留醫時間及降低拼發症出現的風險其中物理治療技術發展對於手術後病人的康復進度尤為重要究竟物理治療如何能優化外科手術的成果?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已在上周於本欄講解過物理治療師在外科手術時扮演的角式,手術後需要接受物理治療的原因及手術前的物理治療。 今期本欄會講解一下手術後的物理治療。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很多從前的不治或難治之症都變得較易治愈。 很多以前需要長時間留院休養的複雜外科手術亦變得可快速痊癒,大大減省住院留醫時間及降低拼發症出現的風險。

  6. 明醫網 > 郭詠觀醫生. 韌帶 (ligament)是一條強而有力、由結締組織 (connectivetissue)組成的帶狀結構、連接一根骨的一端至另一根骨的一端,功用是穩固和支撐這兩端骨之間的關節。 最容易扭傷的身體部位包括:腳踝 (ankles)、膝 (knees)和手腕 (wrists)等。 在膝關節,有四條韌帶連接股骨 (femur、俗稱大腿骨)和脛骨 (tibia): (一)前後兩條十字韌帶:前十字韌帶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簡稱ACL)和十字韌帶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簡稱PCL)。

  7. 膝關節損傷的初步治療是按照通常是非常有效的RICE原則包括: (一)休息 (Rest):停止導致受傷的活動,醫生會建議使用枴杖、避免承重,令創傷不會惡化。 (二)冷敷 (IceTreatment):用冰袋敷在患處,不要將冰直接敷在患處,每天多次,每次二十分鐘,在受傷的最初二十四小時內可每1至2小時重複一次,然後逐漸減少冷敷的次數,受傷後持續冷敷三天。 (三)加壓包紮 (Compression):為防止繼續腫脹和出血,可用彈性壓力繃帶包紮傷處。 (四)抬高 (Elevation):為了減少腫脹,在休息時將傷處抬高過心臟的水平;如有需要可服用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