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17日 · 膝關節的構造與功能. 作者:骨哥. 膝關節位於大腿與小腿之間主要構造包含股骨大腿骨)、髕骨前後十字韌帶軟骨及脛骨髕骨即一般所謂的膝蓋骨呈倒三角形位於股骨及脛骨間可上下移動前後十字韌帶連接股骨與脛骨有穩定膝關節的作用可以防止脛骨過度移位。 脛骨上端膨大,上有軟骨,左右各有一半月板,可吸收關節活動的壓力,外側表面則有小腿骨間膜包覆。 膝關節在人類的站、走、跑、跳動作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 例如行走時,膝關節不會完全伸直,故能減輕震盪、增加靈活度;站立時,因為有膝關節的骨面維持穩定,以及屈膝肌群隨時小幅度調節,故人體可以保持平衡。 上下樓梯時,透過膝伸肌的運動,使膝、髖關節能夠交替屈伸,才能完成屈膝行走的動作。 膝關節最大彎曲幅度為130°,呈彎曲狀態時能夠內外旋轉。

    • 快速分類:膝蓋有沒有受傷或過度使用
    • 膝蓋痛位置分析
    • 膝蓋結構分析圖
    • 膝蓋痛看哪科
    • 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與治療方式
    • 膝蓋內側痛
    • 發生膝蓋痛怎麼辦
    • 預約諮詢或私訊聯絡

    有明顯的受傷、外傷或過度使用的情況

    1. 明顯受傷事件:打羽球或籃球當下聽到啪的聲響或疼痛、爬山膝蓋扭了一下、車禍撞到膝蓋。常見的問題包含:半月板撕裂、(前/後) 十字韌帶斷裂 (ACL / PCL)、副韌帶損傷 (MCL / LCL)、膝蓋脫臼或骨折。 2. 過度使用狀況:長時間蹲著或坐很低的椅子(板凳)、高跪姿或盤腿過久,運動時間過長 (長跑、高強度運動) 等,會造成滑囊發炎、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髂脛束症候群等問題。

    不記得有明顯受傷

    1. 大家常常聽到的膝蓋退化 (骨關節炎) 就屬此類,多數的人都沒有發生嚴重的受傷,但是膝蓋疼痛卻很強烈,詳細原因我們接著分析給大家聽! 2. 其他問題如:痛風、貝克式囊腫、類風溼性關節炎、膝關節感染、癌症骨頭轉移等 透過有沒有受傷的分類,可以快速的篩選出可能的問題,再依照膝蓋疼痛的位置及會疼痛的動作做進一步的區分。

    門診常常聽到個案的疑惑是:醫生,我的膝蓋好酸痛喔,這樣是不是膝蓋退化啊? 退化是一個通稱,常常是許多損傷累積的結果,很多的膝蓋疼痛其實沒有嚴重的膝蓋退化,多數的時候疼痛是幾種損傷造成,透過下面表格的整理我們可以發現,有受傷的膝蓋痛,通常疼痛位置與受傷的結構有關,例如:內側半月板受傷就會出現對應的膝蓋內側痛;而外側的髂脛束症候群則會造成膝蓋外側痛,其中特別重要也會引起整個膝蓋不舒服的是:膝蓋積水! 常常有個案說:膝蓋後面的筋會痛!檢查後發現其實是膝蓋出現積水,當積水量大的時候,會充滿整個膝蓋的關節內部,而水會往低處流,當我們坐著或躺著的時候,積水就會在膝蓋的後面,造成膝蓋後面有一整條腫脹不舒服的區域,這時候應該要接受的治療處理是:超音波檢查同時將積水抽除乾淨,而復健科或骨科有提供超音波導引抽除...

    透過下圖,大家可以更了解上面提到的結構具體的樣子及位置 其中,十字韌帶位於膝蓋的深處,單純透過按壓是沒有辦法觸摸到的,建議透過上下樓梯是否引發不舒服或無力感來做判斷比較準確,一般狀況透過超音波下的動態檢測 (在超音波下測試十字韌帶的穩定度) 都可清楚地看到十字韌帶損傷,除非是嚴重外傷合併骨折或半月板撕裂則建議接受核磁共振檢查。

    骨科

    如果受傷後明顯腫脹疼痛導致無法站立或行走,建議優先至醫院骨科檢查,透過X光判斷是否有骨折等現象。

    復健科

    如果沒有骨折或不是受傷後仍可以站立或行走,除了來找何醫師以外,建議找對於超音波檢查及超音波導引治療專精的復健科醫師喔! 如果有以下狀況,都建議盡早就醫檢查! 1. 嚴重的受傷事件 (運動受傷、車禍撞到、跌倒扭到等) 2. 無法站立或感覺膝蓋鬆鬆的 (不穩定感) 3. 膝蓋明顯腫脹 4. 嚴重酸痛或抽痛 5. 膝蓋無法完全彎曲或伸直

    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是我們膝蓋中間質地扎實的緩衝墊,如果在單腳站立或落地的過程中發生扭轉就可能造成半月板的撕裂。詳細的受傷介紹及治療方式請參考文章:扭到一下,膝蓋痛又腫起來,一定要檢查膝蓋內的軟骨和半月板有沒有受傷!
    十字韌帶斷裂:
    骨關節炎 (膝蓋退化):如同前面內容所述,膝蓋退化通常包含了許多的受傷,需要同時對照疼痛部位去處理各結構的問題,才能有效地根治,所以如果膝蓋沒有受傷但疼痛範圍很廣泛,通常都有許多需要治療的位置,也需要多次的治療才能讓受傷恢復,單點的治療膝蓋退化並不容易也不合理。詳細的骨關節炎 (膝蓋退化) 介紹及治療方式請參考文章:

    鵝掌肌腱炎:鵝掌肌腱其實是由三條不同的肌腱 (半腱肌、股薄肌、縫匠肌) 在膝蓋內側形成的共同肌腱,鵝掌肌腱炎常常是指位於這條共同肌腱深層的滑囊發炎腫脹,少部分是指共同肌腱發生受損的狀況,進而導致膝蓋內側痛。

    如果有明顯的受傷事件,第一時間建議將膝蓋「固定」,同時減少受傷膝蓋的受力 (使用拐杖),並盡速就醫檢查。固定的方式如:護膝、彈性繃帶。 若沒明顯受傷卻膝蓋痛,代表膝蓋的某些結構出現問題了,可以先自行透過文章內容判斷可能的原因,並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在治療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後,要減少膝蓋過大的壓力才能避免再次發生膝蓋痛,第一步是先學習正確的髖關節發力,第二步是強化大腿的肌力!

    想更認識何琨棟醫師,了解適合諮詢的項目,請看關於我 想更了解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請看 參考資料: 1. Knee Pain and Problems 2. Knee pain 3. Synovial plicae (knee) 4. Baker cyst

  2. 關節囊的周圍有 韌帶 加固。. 前方的叫 髕韌帶 ,是 股四頭肌 肌腱 的延續(髕骨為該肌腱內的 籽骨 ),從髕骨下端延伸至 脛骨粗隆 ,在髕韌帶的兩側,有髕內、外側 支持帶 ,為 股內側肌 和 股外側肌 腱膜 的下延,並與膝關節囊相編織;後方有 膕斜韌帶 ...

  3. 那到底膝蓋痛的位置跟受傷的結構有什麼相關呢? 膝蓋痛怎麼自然舒緩呢?我們就來詳細解說。 膝蓋疼痛的症狀. 膝蓋某位置疼痛、上下樓或是蹲的動作疼痛。 膝蓋僵硬 、 膝蓋腫脹 、 膝蓋卡卡 、膝蓋無法彎曲。 膝蓋穩定度變差,無法重踩承受重量、 膝蓋無力 。 運動受傷! 膝蓋痛腿軟怎麼辦? 前十字韌帶損傷解析! 膝蓋卡卡又痛嗎? 或許是半月軟骨損傷惹的禍! 上下樓梯痛?重訓、高衝擊運動引發髕骨股骨症候群怎麼辦? 跑步膝蓋痛到爆! 抓住禍源「髂脛束症候群」不讓疼痛來打擾. 長輩膝蓋痛,玻尿酸好,還是PRP好? 膝蓋痛的位置與病症. 膝蓋內側 最常見的位置. 內側 半月板損傷. 鵝掌肌腱 、滑囊炎. 脛骨平台骨折. 膝蓋前側. 股四頭肌鍵炎. 膝蓋積水. 髕骨股骨症候群. 退化性關節炎.

  4. 此條目介紹的是位於大小腿之間的連接部位。 關於臺灣影評人藝名,請見「 膝關節 (人物) 」。 膝 (knee)俗稱 膝蓋 ,是位於大小腿之間的連接部位。 解剖學定義為從 髕骨 上緣二橫指的水平面到 脛骨 粗隆水平面,包括膝前區、膝後區、脛腓上關節和膝關節等 [1] 。 膝的主要內部組成結構為 半月板 以及四條 韌帶 。 半月板為膝內部 股骨 下端和 脛骨 上端之間的接連處所墊的一塊新月形的纖維 軟骨 組織,作用是緩衝膝關節的震動,以及避免兩塊骨頭的直接摩擦。 另外,它由四條主要的韌帶支撐著。 其中有兩條在膝的兩側,稱為 中側突韌帶 和 外側突韌帶 ,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軸離位;另外兩條韌帶則分別分布在膝前後方,稱為 前十字韌帶 和 後十字韌帶 ,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後移位。

  5. 其他人也問了

  6. 膝的主要内部组成结构为 半月板 以及四条 韧带 。 半月板为膝内部 股骨 下端和 胫骨 上端之间的接连处所垫的一块新月形的纤维 软骨 组织,作用是缓冲膝关节的震动,以及避免两块骨头的直接摩擦。 另外,它由四条主要的韧带支撑着。 其中有两条在膝的两侧,称为 中侧突韧带 和 外侧突韧带 ,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轴离位;另外两条韧带则分别分布在膝前后方,称为 前十字韧带 和 后十字韧带 ,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后移位。 膝关节 (knee joint)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为由两关节构成的关节;一是 股骨 的内、外侧髁与 胫骨 的内、外侧髁的关节面组成的 股胫关节 ,二是股骨的髌面与髌骨的关节面组成的 髌股关节 [2] 。 右股骨關節面,從下方看. 右脛骨關節面,從上方看. 参考.

  7. 1. 股四頭肌肌腱(Quadriceps) 2. 內側皺襞(Medial Plica) 3. 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 4. 鵝足(Pes Anserine) 名冠診所「膝望工程超微創關節整合治療」為中西醫結合的關節進階治療自費療程。 建議已在醫學中心或骨科、復健科診所接受過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的病友選擇此項治療。 什麼是「膝望工程超微創關節整合治療」? 想了解更多,請按此 https://bit.ly/2E14bt2. 膝望工程治療初診 (第一次看診)採預約看診的方式,初診時醫師會詳細問診及檢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況,看診時間較長,因此特別提供初診病患初次就醫預約服務。 預約方式:請填寫下方的線上諮詢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