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7月28日 · 【明報專訊】歷經12年的努力,「北京中軸線」昨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9項。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北京中軸線」體現了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重要貢獻。

  2. 2024年9月4日 · 賴清德(前中)昨前往台北市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主持「中華民國113年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向革命烈士靈位獻花致意。. (中央社). 每年9月3日是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昨日兩岸各地都有舉行活動,其中北京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 ...

  3. 2024年9月4日 · 賴清德(前中)昨前往台北市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主持「中華民國113年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向革命烈士靈位獻花致意。. (中央社). 每年9月3日是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昨日兩岸各地都有舉行活動,其中北京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 ...

  4. 2020年12月15日 · 這個故事說明了孔子創造性地以仁——即人關懷他人的內心情感,尤其對親人生命消逝的悲慟,來解釋禮——即對行為的外在規範,「把原來是外在的強制性的規範,改變而為主動性的內在欲求」 (李澤厚《美的歷程》)。 以生活為例,交通工具上見老弱或孕婦站立,不忍心他們辛苦,主動讓座,放棄一時舒適,乃內心情感表現在外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合理的規範,而不是沒有道理的強制律令。 仁內禮外,孔子把二者鑄成一個錢幣的兩面。 孔子回答宰我問喪,是從仁到禮;回答愛徒顏淵問仁,則是從禮返仁。 禮是關懷別人有諸內而形諸外的行為表現,人只要遵循禮的規範 (復禮),便能克制自己對享樂物慾的追求 (克己),盡情呈現和發揮對他人由衷的關懷,達至仁的境界 (為仁)。

  5. 2021年5月11日 · 士的觀念在中國文化史上有過兩次重大演變:第一次在孔子時代,第二次在宋代,以范仲淹為典範。 士的演變:從貴族下流至百姓 春秋以前,士本為最低一級貴族,再下一階層便是普通老百姓的庶民。

  6. 2024年7月28日 · 北京中軸線」昨日如願申成功,當天下午,北京有市民在中軸線北端的鐘鼓樓文化廣場上,用歌舞、快板表演來慶祝這一歷史性時刻。 部分市民手舉「慶祝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卡通牌,匯聚在一起。

  7. 2024年3月4日 · 開平碉樓建築風格除含中華文化元素,亦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建築風格。 《世界遺產名錄》收錄4組共20座碉樓,稱它們展現「中西建築和裝飾形式複雜而燦爛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