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興發園藝公司 相關

    廣告
  2. 碧瑤提供園藝建造、設計、以及保養等,一站式園藝工程服務,並由資深人員負責。 服務團隊由超過800名前線專業工作人員組成,服務對象涵蓋屋苑、公園、醫院和學校等。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5日 · 達爾還表示勞工廳在2022年11月24日收到針對眾城園藝公司」(原鵬達園藝)的索賠投訴後已在2023年3月9日發布了討薪令」,並在2023年5月1日再次發布主管討薪令」(Director Order to Pay),如今這兩份命令均已轉去財政廳負責催收但小趙對此不

  2. 2021年5月16日 · 【明報專訊】這個周末天氣和暖有陽光,經營花草樹木和苗圃的商號紛紛開業﹐許多消費者表示﹐居家令期間不許外出﹐在家種植花草和蔬菜﹐既遵守政府防疫規定﹐又愉悅身心﹐有助於渡過疫情難關。 與去年夏季疫情最嚴重時花草苗圃商號只允許經營路邊取貨業務不同﹐今年政府准許在限制人數情況下重開戶外經營。 位於士嘉堡城鎮中心的Real Canadian Superstore超市外的花園已開業﹐一名店員表示:「雖然是疫情期間﹐前來購買的顧客不少﹐特別是到周末人比較多,最好賣的是各種盆栽花卉。 一名西人女顧客說:「我每年這個季節都買些花草﹐美化自己的後院。 我想疫情期間在家種植花草﹐既滿足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也遵守了政府防疫規定。

  3. 2018年8月13日 · 新法團上月遭承建商「誠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下稱「誠」)入稟,追討2520萬元違約索償,當中1860萬元為「利潤損失」。 法團本月5日召開業主大會,逾九成業主投票支持聘請律師與誠對簿公堂。 祥華邨大業主房委會表示由於已進入法律程序,訴訟應交法團聘任的大律師處理;若誠得直,各業主包括房委會,須按照各自業權比例分擔索償及訟費負擔。 喉管工程索償2500萬. 1860萬屬「利潤損失」 入稟狀指稱,根據合約,誠須於180個工中作天內完成地下喉管工程,法團須支付4768萬元。 誠表示早於2015年7月5日,已用2300多萬元聘請分判商處理工程,但法團5日後通知工程要暫停。 同年9月19日,誠獲法團書面通知取消工程。 入稟狀形容,法團有明顯的動機不跟從合約,構成?約。

  4. 2024年3月8日 · 警方表示﹐其中5名死者是來自斯里蘭卡的新移民﹐包括35歲的母親Darshani Banbaranayake Gama Walwwe Darshani Dilanthika Ekanyake﹑7歲兒子 Inuka Wickramasinghe﹑4歲女兒Ashwini Wickramasinghe﹑2歲女兒Rinyana Wickramasinghe及2個月大的女嬰Kelly Wickramasinghe。. 女死者的丈夫在事件中亦 ...

  5. 2024年3月12日 · 阿里巴巴9988旗下大文娛集團公布聯合電視廣播TVB)(0511等多間香港文化娛樂公司共同發起港藝振興計劃」,未來5年投入不少於50億元支持香港文化娛樂業發展左七為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左八為文體旅局長楊潤雄左九為阿里大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樊路遠右五為天下一集團創辦人古天樂右三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樂易玲右一為優酷副總裁謝穎。 (阿里大文娛集團提供)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 (9988)旗下大文娛集團公布,聯合電視廣播 (TVB) (0511)等多間香港文化娛樂公司共同發起「港藝振興計劃」,未來5年將在香港劇集、電影、演出和青年人才培養4個領域投入不少於50億港元,支持香港文化娛樂業發展。

  6. 2015年4月30日 · 藝術發展局 (藝局)推行「賽馬會表演藝術場地資助計劃」,支持本地藝團、藝術家或新晉藝術工作者構思、籌備及製作具創意及高水平的藝術節目,推動本地表演藝術發展。 活化藝術空間. 1990年代,藝術家自發聚落空置的北角油街一帶,漸成藝術氣候之時場地遭政府介入及收回。 後來,政府活化牛棚藝術村「安置」油街藝術家,但運作情况欠理想,租約條款及政府態度不明確,對藝團的發展規劃造成阻礙;接下來由石硤尾舊工廠改建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就成為香港藝術村的「新希望」。 JCCAC前行政總裁呂豐雅認為,本港藝術工作者素來面對缺乏創作空間的困難,閒置舊工廈正好改裝為他們的工作室。 後來,灣仔唐樓富德樓、火炭工廠「伙炭」,以及中環舊警察宿舍改建成的元創方 (PMQ)也相繼成為藝術村。

  7. 2023年11月20日 · 【明報專訊】市政局首名華人主席張有去年初離世,女兒張天愛將父親大批藏品捐贈中大。 張天愛日前接受本報訪問,不斷大讚爸爸是傳奇。 談到兩人之間的點滴,她笑言有另類「家庭樂」,自小常被帶去醫院、社區等探訪。 她說,見證父親用心幫助市民,亦深明服務人民的需要,受爸爸感染,她成立慈善基金供養孤兒,現時亦接手爸爸30多個協會的工作,盼延續未完的夢想。 探院訪慈雲山邨 難忘父扮垃圾蟲. 張有從政多年,在女兒眼中父親最大的傳奇是關心和服務市民。 張天愛說,當年六七歲的她已跟父親去醫院探訪病人,為他們籌款,又會挨家挨戶了解居民困難和宣傳衛生資訊,最深刻一次是到慈雲山探訪。

  1. 相關搜尋

    興發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