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 大紫荊勳賢 , GBS , JP (英語: Regina Ip Lau Suk-yee ,1950年8月24日 — ), 香港 政治人物,現任 香港立法會 議員( 香港島西 )、 行政會議 召集人、 新民黨 及 匯賢智庫 主席,曾任 香港政府 保安局 局長。. 在 主權移交 前於 英屬香港 ...

  2. 2024年6月12日 · 在 主权移交 前于 英属香港 政府出任 人民入境事务处 处长, 香港历史 上首位出掌纪律部门的 女性 及 香港回归 以来首位出任 行政会议 召集人的女性。 在保安局局长任内,叶刘淑仪的政策备受广泛争议。 在向各国争取 特区护照 免签证、解决困扰 香港 多年的 越南船民 问题、制定中港两地有关被扣押 港人 之通报机制虽有建树,但在处理 居港权 问题和《 公安条例 》修订等议题上过于强硬,以及被批评不尊重 香港司法制度 。

    • 蘇格蘭寒窗苦讀 回港開啟政務官路途
    • 參與國際經貿談判 表現好自然受尊重
    • 推動廿三條失敗 成日後參選契機

    「那時正值煤礦工人罷工,一星期只得三日有電,(夜晚)差不多時候就熄燈。直頭是飢寒交迫,(因為)宿舍十點就沒有暖氣,整晚我都是凍著睡……」葉劉淑儀憶述當年的寒窗苦讀。七十年代的留洋生活,確實非Y世代留學生可以想像,不但同學中近乎沒有香港人,就算亞裔學生也甚為少見。寄宿生活的個人磨練遠比互聯網世代來得多。據葉劉淑儀所說,當時每逢周日宿舍下午五時都會有高茶(High-tea),確實有杯奶茶,但「享用」的卻是「罐頭芝士粉」,時常「還未到七點就已經很肚餓……所以我回來(香港),瘦到母親都不認得我。」 有別於其他亞裔、香港學生留洋後回流當醫生、律師,主修英國文學的葉劉淑儀見識了不列顛的社會階層問題(蘇格蘭遭英格蘭欺壓,但蘇格蘭人也有「愛爾蘭歧視」),同時也自知在學業上沒法更上一層,「知不知英國學生修讀(...

    由與歐共體(歐盟前身)成員國「打交道」,到經常飛往布魯塞爾、日內瓦等國際貿易平台,葉劉淑儀體會到實幹的重要,「我那時是副工商司,負責TPRM(Trade Policy Review Mechanism),即是四年一次的『照肺』,「照」的是香港稅務制度、貿易制度,是否自由經濟,市場如何運作,」當時港府團隊還包括稅務、庫房等技術官員,要到日內瓦接受其他經濟體成員質問,一行人早上開完會,返回辦公室就開始準備翌日的答辯,晚飯也不吃,「夜晚通宵在做,準備好問題(的答案),第二日帶去答。」 那些年國際組織的答辯大會,更看重的是理性,而非意識形態,葉劉淑儀說是表現說明了一切,「當時有一個美國的貿易代表,是美國女士,(完場後)她站在一旁在等待我,(當時已有)一班人去前與我握手,但她沒有走,站著等我,(然後)...

    在政府體制內見證香港的「大時代」步伐,不得不提的是2003年的「廿三條風波」,葉劉淑儀以下台肩負起政治責任,及後更赴美取經,嘗試梳理香港及自己的未來出路,「那時候我推動廿三條失敗,是因為得不到民意支持,群眾工作做得不好,(在史丹福進修時想到)不如我嘗試參選」。當時師承戴雅門(Larry Diamond)的「比較民主發展」,讓她思考到「culture is destiny」這句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明言的深意。 葉劉淑儀解釋,新加坡的民主發展有其「土壤」,「他(李光耀)是以建國心態來建立新加坡,是建國思維。我們(香港)在六七年暴動之後,也是我加入政府,那個工程是社區發展……英國人只是叫我們建立社區關係,所以新加坡人的國家觀念比香港人強。」因此香港社會現時的「國民身份」認同淡薄,也是造成社會二次撕...

  3. 2016年12月26日 · 當年主理廿三條、民望極低的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已搖身一變成為兩屆立法會議員,今屆選舉更票后,如今希望更上一層樓參選特首,仍被「廿三條」的陰影籠罩。

  4. 2024年5月14日 · 行政會議召集人、峰會發起人葉劉淑儀今日(14日)表示,今年全球有64個國家以及歐盟都將舉行選舉,影響全球49%人口,多邊主義及政治暴力都令人不安的跡象,中東及烏克蘭戰事影響全球經濟,香港細小開放型經濟體,面對國際性風險的程度很高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14年10月4日 · 葉劉淑儀是少數尋求佔領中環」(Occupy Central)運動的領導人會面,以找到結束抗議活動的辦法的建制派人士之一。 抗議活動已經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7. 2024年1月29日 · BBC HARDtalk欄目主持史蒂文·薩克爾(Stephen Sackur)連線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就香港國安法、港人移民潮及資金外流等問題進行對談。 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