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14日 · 【明報專訊】布樂文是印中混血兒,年幼時同輩因對不同族裔的誤解,不敢觸碰他,但性格開朗的樂文未有因而自我孤立,主動找機會介紹印度文化,並以幽默手法演話劇,融入生活圈子,更積極協助插班生適應新環境。 布樂文昨與另外9名不同背景的學生,各因不同的才能及同樣的助人熱心,獲頒為香港傑出學生。 課堂講中國文化 藉機講印文化. 父親為印度裔,母親為香港人,16歲的布樂文 (Bootwala, Jason)雖生於香港,但讀小三之前曾因混血兒身分未被同學接納。 他說:「他們會跟你保持距離,但當時不懂得是什麼回事,不明白大家有什麼不同,為何不願碰我。

  2. 2017年12月27日 · 2007年9月,一名韓裔男子Peter Lee被指潛入妻子家中,捅死妻兒岳丈外母後,再自戕身亡。 該宗兇殺自殺案轟動一時,共導致5人死亡,包括只有6歲的男童。 2016年7月,高貴林也發生倫常慘案,一名22歲女子被發現倒斃在Eagleridge Drive一戶住宅中。 警方其後在Buntzen Lake發現年長女疑犯的屍體。 警方相信,該案是一宗謀殺自殺案。 親友稱兩人是母女關係。 近年發生的亞裔家庭倫常慘案包括﹕. 1996年1月,台灣移民商人黃錦洲在素里家中,連開20多槍,將母親、妻子、兩名女兒殺死後,再飲彈自殺,不過他在最後放過了只有幾歲的小兒子。 2002年9月,台灣移民童世祥在本那比家中,引爆易燃氣體,他和太太喪生。 2004年3月,素里市一個韓國移民家庭發生三口滅門慘劇。

  3. 2021年12月9日 · 【明報專訊】回答角色題型時,學生或會發現難以定義持份者角色,建議可從持份者對該議題的立場、看法及行為模式歸納其角色。 下文將拆解此題型,並輔以題目例子說明。 資料A. 政府於2021年11月3日公布第三針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安排,合資格的免疫力弱病人和較高感染風險者,由11月11日起可免費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他們11月5日起可在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站預約打針。 上述群組若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領取「即日籌」,或在公立醫院的接種站打針,則毋須預約。

  4. 2016年4月3日 · 10年前代表加拿大政府向鐵路華工道歉並接受這枚6吋長鐵路釘的前總理哈珀,對於鐵路釘如今的去向則拒絕回應。 當年有份推動聯邦政府平反人頭稅的人權律師吳瑤瑤表示,「這枚鐵路釘象徵着我們社區的歷史,而這又與華工修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有關。 小說《最後一枚鐵路釘》的作者伯頓 (Pierre Berton)從一個工會手中得到了2枚鐵路釘,而這些道釘是來自太平洋鐵路的最後一段工程。 1885年11月7日,太平洋鐵路最後一段工程完工,在最後一枚鐵路釘被敲進鐵軌時,對鐵路修建作出巨大貢獻的1.5萬華工,卻無一人在鐵路竣工現場。 勞苦功高的華工非但沒有被視為功臣,反而在鐵路竣工的同年,面臨加拿大政府的歧視性稅收。

  5. 2019年9月13日 · 長期下去,他相信自己弄假成真,有一天必定神經錯亂,真正發瘋。. 因此,當他照往例觀看笑鬧劇場,他靈機一動,建議劇中增加「狂人」角色,更可收笑鬧之效。. 接著,他爭取演出機會。. 每當演出「狂人」笑鬧,他不再偽裝,恢復本來面貌,盡情宣洩 ...

  6. 2014年10月15日 · 【明報專訊】這首只有兩句的詩,名為〈一代人〉,此詩在近日香港「雨傘運動」中被示威者或支持佔中者傳用,以表述事態現况及他們的期望。 〈一代人〉由當代朦朧詩派代表人物顧城所寫,他成長時經歷文化大革命,詩句寫的就是文革時期那代人,描述當時人們處於黑暗時期,但他們不放棄追尋理想,尋求出路。 普遍認為,詩中的「黑夜」隱喻文革這個黑暗時代,「黑色」則是對時代的憂鬱感受,人們「眼睛」看到的一切皆因時代黑暗,顯得了無生氣、陰沉;但一下句筆鋒一轉,扭轉主體「黑夜」,將「我」寫成主體,「我」的眼睛不再被動受黑夜影響,而是主動「尋找光明」。 【知多啲﹕朦朧詩人顧城】 顧城的父親是作家顧工,妻子謝燁也是作家和詩人。 顧城作品包括詩集《水銀》、《顧城童話寓言詩選》;小說《英兒》等。

  7. 2020年10月22日 · 長春社計劃喺墳場舉辦免費導賞「落地生根」探知行,導賞員會帶領參加者走訪墳場內唔同名人嘅墓地,包括已故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等,介紹佢哋嘅生平故事,希望藉此畀市民了解華人喺香港「落地生根」嘅故事。. 導賞團會造訪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