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民政事务局 长 刘江华 表示,对蔡伯励辞世深表哀悼,并慰问其家人。他指出,蔡伯励是 中国历法 专家,推广中国文化不遗余力,形容其离世是文化界一大损失 [2]。

  2. 宋代戏文所写的二郎,亦称中郎,也就是汉代著名文士 邕,字喈。 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传说。 陆游 在《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诗中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中郎!

  3. 元代剧作家高明《琵琶记》中作者为蔡伯喈精心设计的“三不从”情节。. 第一:欲在家养亲,父不从,蔡伯喈被迫上京赴考;第二:考中状元后,蔡伯喈想推辞牛丞相招婚,但牛丞相不从,并以奉旨成婚的方式逼迫蔡伯喈“重婚”;第三:蔡伯喈时刻怀念家人 ...

  4.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即高则诚)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二郎》改编创作的一部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 106. 作者 Me.易集思 | 发布:2020-09-07 17:02:52 更新:2020-09-07 17:02:5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原文地址. 图书说. 聊聊好书,分享好书.

  5. 蔡伯俙,字景蕃,福建福清南隅人,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其自幼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文章听一遍,他就能记住。 据传,蔡伯俙曾有一举人邻居,为蔡父做寿时,举人写了一篇很长又晦涩难懂的祝寿词,念了一遍后,当时还不满3岁的蔡伯俙听后,立即倒背如流。 举人惊讶的目瞪口呆,在其建议下,蔡伯俙被蔡父带到汴京参加科举童子试。 蔡父抱着他,跋山涉水,终于来到汴京,进城时蔡父将其放于肩膀上骑着,这是现在很多父亲抱孩子最常见姿势,在当时却被认为是孩子骄纵之举,守城门监看后对年幼的蔡伯俙说了句“你骑父作马”,蔡伯俙听后回道“父望子成龙”。 门监对此很是惊叹,没想到这幼童竟如此聪明伶俐。 汴京.

  6. 剧情简介. 播报. 编辑. 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 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边劝说。 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应试,中了状元。 牛丞相有一女尚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 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 自伯喈离家后,故乡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力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但这却惹起婆婆的怀疑,误认她躲着吃好东西,及至发现是吃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后蔡公也死于饥荒。 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使音信不通。 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

  7. 蔡公逼儿是《琵琶记》悲剧事件的导火索,而后蔡伯喈顺利考取功名,正要衣锦还乡之时,突遭皇上赐婚和牛丞相逼婚。 在剧本中我们可以看出,蔡伯喈诚实地告知众人他老家中有双亲,也有糟糠妻,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剧中的最大的反派人物、负面形象是牛丞相,他在明知蔡伯喈有妻有双亲的情况下,又是强迫又是使计,将蔡伯喈留在府上招为女婿,违法滥用自己手上的权力,由此可见封建社会中的部分官僚阶级的为非作歹行为,使得劳苦大众因此从心底抵触上层阶级的统治者,这就是所谓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