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3日 · 圖1之1. 本月初,香港總商會發表一份名為《人才短缺調查2023》的報告,當中指出︰在收到的196份會員公司的問卷中,有74%稱有人才短缺問題,其中61%聲稱人才短缺持續了1至3年。 香港出現人才短缺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但報告令人矚目的是在有人才短缺的會員公司中有70%表示人才短缺是因為員工為了移民而離職。 讀了這個報道,相信不少人都會覺得,香港人才所以這麼短缺,原因是他們都移民走了! 人才短缺 是否因為移民? 香港真的有這麼多人才因移民而離開工作崗位? 首先,香港總商會的報告是根據收回的問卷作分析。 據筆者的經驗,這類自願交回問卷的調查,代表性一般要打折扣,因為那些沒有人才短缺的公司,相信多不會交回問卷。

  2. 2023年12月28日 · 財庫局長許正宇表示舊投資移民計劃下平均每年約有4000人申請若以新計劃3000萬元投資額計算一年可為本港帶來1200億元新資金有關估算會否太樂觀現在言之尚早當局若想吸引更多投資移民最重要是讓他們看到來港生活的好處

    • 住屋權屬的分佈及變化
    • 「新移民」的構成
    • 遷移身分與住屋權屬的交叉對比
    • 1996至2006年的變化
    • 2006至2016年的變化
    • 沒發現「新移民」在房屋政策上被優待

    簡言之,香港住屋權屬現時主要分四大類別:出租公屋、自置資助出售房屋、自置私人房屋、租住私人房屋。而港府是香港土地的「唯一擁有者」、大業主和發展商,掌握土地發展的步伐與方向。1980年代起,包括公屋和以「居者有其屋計劃」為主的資助出租和出售的房屋便成為差不多一半香港居民的住所。資助房屋能使市民每月省下數千元生活費,亦助市民更易實現置業階梯。 第一任行政長官1997年上任不久後曾宣布「八萬五」建屋計劃,其中逾半為資助房屋,希望提高市民自置房屋比率。不幸的是亞洲金融風暴及其後非典型肺炎的衝擊,令樓價直線下跌,「八萬五」建屋計劃受很大阻力,尤其當時私人市場的業主。 2002年港府宣布無限期停止建造和出售居屋,「勾地政策」同時出台。因滯後效應,2000年代中期以後香港住宅落成量大降,特別是不少居屋項目...

    移居香港的人士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1980年取消「抵壘政策」後,單程證成為內地人移民香港的主要渠道。除了已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的內地移民,「新移民」還包括內地來港居住不滿7年、但同時內地戶籍已被註銷者(即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移民,簡稱PMR)。 另外,為加強香港競爭力,1990年代起,港府推出數個計劃,吸引包括內地出生的人才移居香港,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但因數據所限,筆者無法分別各類型非單程證移民。我們以下將重點探討3種不同的遷移身分(本地出生者、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以及PMR)和他們的住屋權屬在20年來(主要集中討論1996、2006和2016年)的情况和變化。

    附表是作者基於各年人口統計5%抽樣微觀數據而製作。如上所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到本世紀頭幾年持續的樓價下滑,對業主來說或是噩夢,但對還未「上車」者來說是難得機會。1996到2006年間,全港住戶居於自置私人房屋比率由35%升至38%。其中本地出生者的升幅(2個百分點)較明顯,高於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1個百分點)。至於PMR在1996年高達35%的自置私人房屋比率,相信是因1996年人口統計對此類人士的定義較寬鬆,涵蓋範圍較大(篇幅所限,在此不詳細討論)。2006年數值是較合乎預期的16%。

    對比自置私人房屋,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絕大部分為居屋)的住戶升幅更明顯。在本世紀初政府雖已削減居屋的建造和出售,但因滯後效應,全港住戶在1996到2006年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百分比由12%大幅上升至17%。其中以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升幅最大:本地出生者升3個百分點,至18%,而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則上升了8個百分點,至17%。PMR雖然也升2個百分點,但能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仍是極少數(4%)。 租住私人房屋方面,整體上,對比1996年,2006年的比例有所下降,側面反映回歸初期港府希望提高自置住宅比例以及持續提供公屋的政策有效。但這似乎對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和PMR更有效。話雖如此,即使PMR租住私人房屋的比例下降了3個百分點,46%(2006年)仍是3種...

    受難以預料的客觀環境及港府對房屋計劃的方向變化影響,2000年代中期以後,隨着居屋和公屋興建量大削和停滯,加上私樓樓價和租金不斷上升,香港房屋問題再次加劇。2006到2016年間,全港住戶「上車」自置資助出售房屋和私樓的比率平均下降了1和3個百分點。租住公屋百分率維持不變,租住私樓的住戶比例升4個百分點。其中,本地出生者和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的住屋權屬變化基本同步。兩組人士在這10年間居於自置私人房屋以及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下降,同時租住公屋和私樓的比率上升。 雖然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的「新移民」和本地出生者,住屋情况的變化在這10年間大致相同,不過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新移民」情况卻非常嚴峻。其「上車」比率的下跌在這10年間最明顯:私樓由2006年的16%下降到20...

    本文淺析回歸以來約20年香港住屋的情况和變化,從而了解新移民在香港住屋方面情况。篇幅所限,我們重點關注本地出生者、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以及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移民(PMR)。回應文首問題,經上述交叉對比,並沒發現「新移民」在房屋政策上被優待。一來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的新移民在這20年中的住屋權屬變化基本上和本地出生者同步,二來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新移民」不論在能夠住上公屋,以及「上車」居屋及私樓的比率,也及不上其他遷移身分者。2016年,有接近七成PMR被迫租住私樓,包括劏房。 由於本世紀初香港房地產市場受到大環境的衝擊,令到前特首「八萬五」建屋計劃成眾矢之的,政府也被迫修改。現在看來,整體而言,當時政府進取的房屋供應政策確能改善香港居民住屋環境。可惜在2000年代...

  3. 2023年3月31日 · 趙家賢初選前蕭若元出資宣傳選民登記 立會過半記招不獲邀 發帖為吸like當時「無角色」. 圖3之1 - 趙家賢昨作供時多次稱「多謝法官問題」、「法官大人」等,庭上不 . . . . . .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35+ 」初選案昨踏入第35天審訊。. 控 ...

  4. 2023年3月30日 · 即時港聞. 2023年3月30日星期四. 初選案趙家賢指蕭若元出資宣傳選民登記 戴耀廷以九龍東作試點推動初選 (14:40) 圖1之1. 「35+」初選案今(30日)踏入第35天審訊。 控方第二證人趙家賢作供講述,民主動力參與「35+」計劃的緣由,趙家賢約於2020年2月接受區諾軒邀請,參與九東選區討論立法會選舉協調。 但趙強調,當時民主動力未「承辦」初選,因為民主動力期間獲得資深傳媒人蕭若元贊助,舉行選民登記活動。 趙指出,只靠地區直選議席並不足以獲過半立法會議席,民主陣營要立會過半仍有困難,蕭若元建議透過增加選民,在功能組別額外取得批發及零售界、飲食界,以及進出口界的議席。

  5. 2020年5月25日 · 蕭若元公司購3冰室股權 女兒任董事 指從第三方購入 其中一間1個月前才易手. 數據中心分租案敗訴 新意網提5理據上訴. 入股TVB待批 徐敬:疫情令審批延長. 台直銷電商平台攻港 用戶直接得分紅. 美外企新法案 中證監斥證券監管政治化. 跨國社企創植物新餐肉 「邪惡」驟減. 每包240克料賣40元. 張兆聰:小注動力股 博再展升浪. 黃惠儀:「100法則」按年齡制定投資部署. 環球數據前瞻. 金子:平安好醫生趁回調Call 21301. 張兆聰:物管股低吸碧桂園服務. 蔡金強:中美問題 非中港中台問題. 陳大為:樓價倘跌 豪宅遭殃. 謝偉銓:別再讓政治凌駕土地房屋供應. 沈永年:購置物業應先考慮用途. 陸振輝:細數午睡的好處. 陸振球:香港進九運 買樓發達難?

  6. 2021年7月30日 · 明報7月5日的港聞就着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年專題報道港人移民外國的情况標題是:「國安法一年 10萬港人遠走他方」。 這10萬港人的數字,是從過去一年,港人出境和入境數字的相差得出來的。 但港人出境後不回來,不一定代表移民,實際情况如何,還得深入探討。 報道另一較確實的消息,是今年1月31日到3月,共有3.4萬港人持BNO申請移民(作為入籍途徑),簽證批出的有5600個。 移民實情雖然有待確定,但過去一年,多了港人申請移民是不爭的事實,以「移民潮」來形容也不為過。 這次移民潮,多少港人會最終離開香港? 看來很難有正式的統計。 首先,香港居民中,大約有50、60萬人持有外國護照或居留權,他們可以隨時離開香港到外國定居,所以他們走了,也不算是移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