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日 · 2019年底,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讓人類社會產生巨大的停頓,也在生活上隔絕了大部分人與人的實體互動,但也因此促使在過去只能在線下發展的活動,努力轉型數位化,陳彥志認為:「疫情短期雖對臺灣保險公司造成衝擊,但長遠看來,數位化和轉型後卻更能和世界接軌。 在過去,保險公司擔任「3分風險管理、7分損害填補」的角色,為保戶轉嫁風險損失;而未來,物聯網(Iot)和穿戴裝置的出現,促成許多外溢保單的商品創新,使得保險公司具有「5分風險管理、5分預防」的功能。 舉例來說,現在已有不少保險公司推出的外溢保單,主打「穿戴裝置,偵測運動量,達標後將會折抵保費」的功能,為保戶帶來運動誘因,減少未來可能發生疾病的機會。

  2. 2022年10月1日 · 疫情之所以嚴重影響香港保險業,主要原因有2個,一是對中國大陸的關卡封關,來自大陸客戶的保單因此暫時斷絕;二是疫情之下人心惶惶,不敢出門與業務員面對面交流。 不過這些對潘雪玲來說,問題其實都不大。 首先,她的客戶本來就都來自於香港本地,中國大陸的客戶不是沒有,但屈指可數,影響自然不大;而她的團隊夥伴大多也是這樣的客戶結構,少數以大陸客戶為主的幾位夥伴,也在其他夥伴的幫助下順利轉型。 第二,潘雪玲本身對疫情抱持謹慎但不恐懼的態度,或許是因為物以類聚,她的客戶中因為疫情而真的不敢出門的人也不多,再加上潘雪玲的勸說與邀請,堅持不出門的客戶只有不到2成。 潘雪玲笑說:「後來她確診新冠肺炎的客戶,幾乎都來自於那2成不敢出門的客戶群,或許是因為太過擔心,精神上的負擔太重反而影響了免疫力吧。

  3. 2023年2月1日 · 已故的前蘋果公司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就是一個能夠預判未來的絕佳例子,正是因為他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瞭解世界的趨勢,知道該做些什麼事情、該往哪個方向前進,才讓蘋果公司成為世界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1983年4月,保險 ...

  4. 2022年3月1日 · 2021年台灣人壽與經濟日報、聯合報系民調中心合作推出「人身暨醫療風險認知與需求調查」,可以從調查結果中總結出幾個現象: 1. 長照險民眾最想要,擁有長照險的民眾比例卻偏低。 2. 民眾逐漸重視保障型商品的「他益效果」。 3. 民眾近年最常調整實支實付險相關的保障內容。 4. 民眾意外險擁有比例最高,但有4%民眾完全沒有醫療保障。 5. 醫療險保單理賠最常遇到的情況為理賠金額的認知與實際有落差、理賠流程過於複雜、相關醫療證明文件不完整須補件等。 長照風險可以用定期險種加自我理財來補齊. 余仲倫表示近幾年醫療科技快速進步,使得民眾在醫療的過程有更多的選項,治療的結果亦產生更多可能性。

  5. 2016年11月1日 · 小變化成就世界冠軍. 二 一六年八月十二日,在里約奧運會男子一百公尺蝶式決賽中,新加坡選手斯庫林大爆冷門奪得冠軍,奧運史上獲得最多獎牌的美國名將「飛魚」費爾普斯僅獲得第二,斯庫林成為本屆奧運會泳池上戰勝費爾普斯的第一人。 決賽後,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Shrestha博士在其Twitter上,PO了一張二 八年斯庫林和費爾普斯的合影照片,當時23歲的費爾普斯為了備戰北京奧運會前往新加坡訓練,而斯庫林當時只是泳池畔的小男孩,兩人留下一張合照,照片中的孩子見到傳奇偶像神情顯得羞澀,稚嫩的面容讓人難以想像──八年後的今天,他竟然神奇地戰勝了自己的偶像。

  6. 2021年12月1日 · 新起點,新征途. 「您是IDA會員嗎? 」在頒獎致辭的開篇,大會執行副主席殷淑明女士向全場逾5,500位與會的金融保險業菁英發出提問。 殷淑明解釋,這樣的提問在行業內已經愈來愈常見。 自國際龍獎IDA誕生以來,累計已有約12萬名金融保險菁英獲此殊榮,超過200家保險機構將其納入榮譽體系。 可見,國際龍獎IDA愈來愈被各家保險公司及業內的優秀業務人員認識、認可、追隨。 國際龍獎IDA不僅是一份榮耀,也是引導業務人員為千家萬戶帶去保障的精神與信仰,更是提升世界華人金融保險業務人員專業素養、形象與社會地位,成就典範、完美、尊貴壽險人生的使命與情懷。 「如果你要買保險,請先問問坐在對面的人是不是IDA會員或MDRT會員。

  7. 2018年7月1日 · 1.有衝勁。 年輕世代年輕氣盛,雖然有時顯得衝動,但是還未受到社會上的無奈與挫折洗禮,只要認定目標就會往前衝刺,不受既定做法與觀念所束縛。 團隊主管只要能掌握好年輕業務夥伴的進度,適時輔導,協助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執業,並在遭受挫折時適當地給予安慰與鼓勵,這股爆發力能夠讓年輕業務夥伴的業績出現爆發性的成長,並且維持住熱情。 2.肯學習。 年輕世代剛出社會不久,雖然沒有許多社會閱歷與工作經驗,但也意味著這方面的觀念還尚未定型,對於保險業的從業觀念與保險概念都能夠快速接受;而且年輕世代知道自己是新人,更能夠虛心接受前輩的指導。 3.敢創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