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7日 · 衞生署署長林文健回應稱,自助機原意紓緩排隊之苦,惟發現用家都認為不方便,特別長者不懂得使用,變相政府需要安排人手協助,失去自助服務的意義,且同時要增加人手。 他又再解釋改變派籌安排原因,稱凌晨12點派籌是強調即日籌,惟及後認為要作出平衡,故改為前一日晚上8時派籌,相關安排會盡快實施,最遲7月進行。 牙科街症一籌難求。 (資料圖片) 盧寵茂認改晚上8時派籌非理想安排 僅權衡之計. 雖然政府改變派籌時間,但帳委會副主席惟謝偉俊認為市民依然要兩次登記,希望當局能進一步改善安排。 盧寵茂稱,當時想提早派籌想避免市民通宵輪候,如服務不足以應付需求仍然需要輪候,大家都不想見到長者排隊至半夜甚至通宵,認為晚上8點派籌其實不是理想安排,但都只是權衡之計,長遠希望不需要親身現場取籌,改為電子派籌。

  2. 2024年4月25日 · 醫務衞生局發言人表示,為全面檢視政府提供或資助的牙科護理服務,政府於2022年年底已成立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 小組在去年年底發表的中期報告內,建議政府應循「做闊做淺」的方向,致力為市民發展基層牙科護理服務;並建議循「做窄做深」的方向探討如何針對弱勢社群繼續發展適切的牙科護理服務,最終以達致保存牙齒及提升市民口腔健康整體水平為目標。 該局稱政府同意工作小組意見,正籌劃一系列提升牙科服務措施,包括會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明年起加強向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提供的緊急牙科服務,目標是額外提供現時政府牙科診所牙科街症的最少兩倍名額。 醫衞局稱正研究計劃細節,將適時公布。 明年推出針對13至17歲青少年的「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

  3. 2022年1月2日 · 新冠疫情持續近兩年,衞生署以往將覆核檢測後呈陽性的個案,統一稱為「確診」個案,不過,踏入2022年,署方在新聞公告一改以往做法,將陽性檢測個案細分為確診、無症狀感染及復陽個案,與內地個案分類方法看齊。 12.31天水圍俊宏軒2座封區檢測 . + 8. 澳門上月宣布,為便利澳門的防控措施和內地對接,採用國務院對新冠肺炎個案的分類和定義,分開統計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 本港由一月一日起亦跟隨步伐,衞生署昨日 (1日)在新聞公告改變以往做法,將陽性檢測個案細分為「確診」、「無症狀感染」及「復陽」個案,與內地個案分類方法看齊。 例如昨日有17宗「陽性檢測個案」,當中5宗為「確診」,12宗「無症狀感染」,不過,「累計個案」數字包含「無症狀感染」。 目前內地將個案分為「確診」及「無症狀感染」。

  4. 健康為你提供最新、最深入的健康資訊,帶你認識不同常見疾病的成因,介紹適合男女老幼的健康錦囊,比較市面上不同保健食品,解構如何改善飲食習慣,活得更長壽。

  5. 3 天前 · 社會新聞. 藥械監管中心料2026/27年度成立 衞生署今設籌備辦提建議和步驟. 撰文:呂穎姍. 出版: 2024-06-05 13:52 更新:2024-06-05 13:52. 1. 港府銳意成立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藥械監管中心),在規管中西藥械相關法例下審批新藥械註冊申請,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內外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研發和臨床試驗。 衞生署今日(5日)公布,已成立「藥械監管中心」籌備辦公室,為正式建立中心提建議和步驟,料中心2026/27年度正式成立。 衞生署指,會繼續積極跟進餘下主要步驟,以成為國際藥械權威監管機構並落實藥械「第一層審批」。 按國際經驗,從參與 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工作到正式成為監管機構成員一般需時約八至十年。

  6. 2023年9月5日 · 醫管局代表團分享醫療科技創新工作成果. 醫管局代表團在北京期間,亦參與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的活動,包括參與服貿會的健康衞生服務專題展。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指,他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者分享醫管局的醫療科技創新工作成果,當中包括醫管局自主研發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讓來參觀展覽人士了解香港醫管局如何實現轄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和資訊平台一體化,達致醫療資訊互聯互通,支持醫管局的專業醫療團隊為香港市民提供醫療服務。 范鴻齡表示,代表團在過去五天,先後與北京市衞生健康委員會舉行工作會議,亦參觀了多家醫院,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及北京協和醫院。

  7. 2024年4月22日 · 衛生署、中大兒科學系和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早前收集香港兒童的身高、體重等數據,早前利用當代兒童及青少年的數據,更新了生長圖表(下稱香港2020),以便監察本港兒童生長。 收集數據的同時,研究機構亦發現香港當代青少年身高,比以前有明顯的長期增長趨勢,當中18歲青少年的身高中位數約有2厘米增長。 新的生長圖表將於7月起在衛生署母嬰院所使用。 衛生署、中大兒科學系和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檢視本地兒童生長的「香港生長研究」並制定香港2020年生長圖表。 (洪芷菁攝) 由衛生署、中大兒科學系和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2018年開展檢視本地兒童生長的「香港生長研究」,並制定新的生長圖表,即0-18歲的香港2020生長圖表並更新體重、身高、體重指數及頭圍數據,以監察香港兒童的生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