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您可能認為自己不會上當,但事實上,不少人都曾墜進詐騙及騙陷阱。 我們最新的調查發現 1 ,在香港最常見六大騙案中(電子支付、網上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騙徒的目標,當中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 ...

  2. 香港滙豐. 協助. 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免墮 WhatsApp 等通訊軟件的騙局. 2017年至今,香港警方已接獲逾600宗WhatsApp騙案的舉報,受害人的損失總額更超過900萬港元。 而單在2019年首三個月,被騙金額已達270萬港元。 當中,很多騙案都是網絡罪犯盜用他人的WhatsApp賬戶,然後向通訊錄的聯絡人發訊息要求金錢。 由於受害人誤以為是家人或好友發出訊息,所以很多人都會依從騙徒的指示。 在近期一宗備受關注的案件中,一名男子收到「姐姐」用WhatsApp發出的訊息,要求他代買網上遊戲點數卡,然後以炒價轉售給玩家。 他依從「姐姐」的指示,購買共值43萬港元的點數卡,並告訴「姐姐」點數卡的啟用碼,最終發現被騙。 為免墮入同類騙案,您應該注意以下6大守則。 1.

  3. 請參考以下指示回覆,並時刻慎防僞冒滙豐的詐騙短訊。 我們會透過雙向交易短訊向您確認交易是否經過您的授權。 您收到有關短訊時,如交易屬實並由您本人支付,只須回覆「Y」或「Yes」確認,否則請回覆「N」或「No」。 回覆我們的短訊時,請勿分享任何敏感的個人資料。 騙徒可能會偽冒滙豐,向您發送詐騙短訊,要求您提供敏感的個人資料或點擊來歷不明的連結。 我們的確會向您發送短訊提示,以通知您近期的信用卡交易情況,或者向您確認交易是否屬實。 但請注意,我們絕對不會透過短訊要求您提供任何敏感的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證明文件號碼、信用卡資料(信用卡號碼、到期日及印於信用卡背面的安全碼)、網上理財密碼或一次性密碼(OTP)。

  4. 我们最新的调查发现 1,在香港最常见六大骗中(电子支付、网上情缘、身份盗窃,冒充官员,求职骗及诈骗电话),超过80%香港人曾经成为骗徒的目标,当中26%堕入骗,平均损失港币3,800元。

  5. 香港滙豐. 協助. 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防詐騙三大法則. 電話詐騙和網上騙案日益猖獗,稍一不慎就可能墮入騙局,您還想靠其他人保護自己? 防範詐騙的第一度防線,其實就是您自己。 2019 年,反詐騙協調中心成功攔截的電話及網上騙案金額,超過港幣3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5倍 1 。 而根據滙豐網絡安全調查2020,56%受訪香港人曾經遭遇網上詐騙,當中更有近30%人有金錢損失。 2 不想自己成為「中伏」的一份子? 記著這些重要法則,提防以下台詞,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財產。 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 請提供戶口資料及一次性密碼確認身分。 毋須再懷疑了,聽到這句說話,對方一定是騙徒。 緊記,切勿向任何人透露戶口、信用卡資料和密碼等個人敏感資料。

  6. 我們致力推動網絡安全. 滙豐一直全力保護您免墜網絡詐騙陷阱,致力加強您對網絡安全的認識。 我們更榮獲由《香港01》舉辦的《01企業金勳大獎》頒發「傑出銀行網絡安全管理大獎」,以表彰我們在網絡安全的貢獻。 滙豐網絡安全指數. 香港人在網絡知識、行為和態度上,可以怎樣改善? 如何安全使用網上及流動理財? 保護銀行賬戶,由隨身設備做起。 如何防範網上騙案? 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幫您認識網絡詐騙技倆,保護自己,以免受騙。 了解更多詐騙種類. 學習常見的詐騙陷阱及保安貼士,以及處理詐騙的應對方法。

  7. 滙豐最新的調查發現 1 ,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騙徒的目標。 超過26%的受訪者更曾遇上電子支付騙案,當中有13%受騙。 換言之,有一半人曾墮進騙局,被騙比例在六大最常見騙案中(電子支付、網上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最高,平均損失港幣2,500元,金額屬第二高。 您以為不預交費用就沒事? 隨便提供個人資料,同樣會令您被騙的機會大增! 騙徒只要掌握您的銀行登入資料、近照、一次性密碼(OTP)、出生日期、電郵地址和身份證號碼,就可以代您完成交易。 他們更可以用您的收入證明、個人住址和身份證副本向銀行貸款,要您幫他們還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