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醫生: 精神科專科李永堅醫生. 撰文: 鍾穎嫦. 西裝革履,談吐風趣,行醫廿年 精神科專科李永堅醫生 並非一路順景。. 熬過貧,吃過苦,今天他依然謙卑。. 曾於秀茂坪跑過山頭、西邊街揮灑過汗水、威爾斯踏過迴廊,在在印證了他從醫科生走到精神 ...

  2. 曾健強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再圓滿規劃,或許也敵不過人生無數意外。. 今年2月,得悉恩師心臟科名醫潘昭安醫生猝逝,生前診所正待接手,經引薦與潘太取得聯絡後,自畢業後一直留守公營、當時還在靜待將軍澳醫院心導管室上軌道,暫無私人執業打算 ...

  3. 扭轉負面想法 免墮情緒深淵 --- 黃啟初醫生. 撰文: 張少萍. 現代人生活壓力實在不少,不論是哪一個年齡層都有各自需要面對和處理的事情,可謂有苦自己知。. 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上的種種事情,你有否因此而經常感到身心疲累,如睡醒後仍然覺得疲累 ...

  4. 生活閒情. 健康教育講座. 醫緣相聚. 《自信從「齒」開始2》—牙齒微創修復美學. 《句句有骨》— 香港大學骨科專家與你破解37個骨科迷思. 《醫與研》. 《肺癌全攻略》. 《泌尿解碼》.

  5. 小野洋子. 一個簡單數字,足以讓生命殞落,也能令人谷底重生,就看局中人如何解讀。 飯局裡,一名藥廠銷售經理自豪地說:「醫生,很有大志,打算讀25年書,連Master也讀了,然後拼命工作25年,然後便享受25年。 75年人生,已經鋪排好了! 閱老人無數王春波醫生聽罷嗤之以鼻,回應:「你神經病! 你知不知道很多人49歲便中風、心臟病死了? 還享受甚麼? 就算你不是49歲中風癱瘓,到50歲時突然不用工作,慘了,你才發覺因為50年來都沒玩過,你根本就不懂得玩,也沒體力玩,沒心去玩,沒嗜好去玩,你坐在那裡做甚麼呢? 你根本不知道甚麼叫玩! 「那做5天,玩兩天,準對了! 還是做8小時,玩8小時,睡8小時? 」經理疑惑。 「不是! 是邊做邊玩,寓工作於娛樂!

  6. 李川軍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如水,流往何處便順著周遭形態,解決稜角解決不了難題。 81年,中大醫學院成立,翌年,李川軍教授自美國回歸,擔任病理解剖學系主任,資源匱乏下僅得聯合醫院願意提供臨床教學機會,但學生、教職員只能在貨櫃改建空間實習、辦公。 今天想回頭,他回味如昨日:「也很好……覺得。 雖然那時很窮,但聯合醫院可能因宗教原因,很團結,要找甚麼都很容易,管理上很不錯。 2003年,「沙士」爆發,浸信會醫院涉嫌隱瞞疫情,李教授臨危受命,出任署理行政總監,就衛生署徹查事件作回應。 最終院方在多份報章刊登道歉聲明,他亦須向病人及家屬公開致歉。 問他當年可有壓力,他舉重若輕:「壓力一定有,那時年紀都不輕了,但做得來便做! 」結果本來打算做三個月暫替職務,一做卻是兩年。

  7. 醫生: 莫志超醫生. 撰文: 張少萍. 職業伴隨終身,開首與它相遇上可能只是一剎那閃過念頭,就好像莫志超醫生當年一樣,好奇心作崇。. 求學不是求分數,好奇心與興趣是驅使個人不斷主動尋找答案和經得起挫敗最大原動力。. 過程中跌跌碰碰,患得患失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