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28日 · 當初的節目是利用超解析度的 4K 攝影機拍攝,搭配無人機等設備,深入地球許多角落,拍出許多有臨場感的大自然驚奇畫面。 而當初製作節目背後,其實拍攝了非常大量的鏡頭畫面,於是 BBC 決定把節目多餘的影片,重新剪輯,製作成上述長達 50 個 ...

    • 謝夫·高拔林1
    • 謝夫·高拔林2
    • 謝夫·高拔林3
    • 謝夫·高拔林4
    • 專準主義,有「方法」的簡單生活之道
    • 「簡化」是展現你擁有「選擇讓事情變得重要」的能力
    • 為自己精挑細選,而非「廉價的捨棄」
    步驟1「簡化」:打破重重思考迷障與心魔阻礙,簡化我們原本過多的事情。
    步驟2「選擇」:在破除與捨離後,更重要的是選擇值得專準之事,徹底執行。
    不是我必須做,而是我選擇做
    只有少數事情真正重要
    我不能做全部的事,無法兩者兼顧
    你必須先廣泛的用心觀察與思考,全面的觸碰可能性,所以社群與搜尋技能不可少。(可以繼續閱讀:[LifeHack 6] 計畫愈縝密,生活愈隨興)
    你應該每天留出思考的神聖時間,反思自己最重要的選擇是什麼。
    並且要深入事物的本質,看到表象之後的弦外之音。
    你還應該懂得玩,才懂得創造性思考。(可以繼續閱讀:玩,很重要!)
  2. 2017年6月25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整理我自己累積多年做筆記方法的「七個反思」,並分享我如何寫出有效筆記的七個方法。 要重申並非是只能這樣做筆記,而是或許可以提供大家一些不同想法與參考。 這篇文章的前因後果: 「前因」:之前我在電腦玩物寫了一篇:「 關於「時間管理」不是什麼? 我的七條反思 」,有些讀者很喜歡那樣的反思,所以也希望我針對自己常常提到的「筆記術」,來分享我的經驗反思, 「後果」:對於作筆記有需求的朋友,歡迎參考我最新的一篇經驗總整理:「 給 2017 知識工作者與學習者的推薦工具及精選方法特輯 」。 1. 雙倍的時間: 當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書櫃、整理出筆記,但未來真正需要裡面的筆記時,卻常常一樣要花很多時間找出來,這就是「 雙倍的時間花費 」。

  3. 2024年5月26日 · 連續寫了 101 則每月待辦清單,為何我仍堅持手動撰寫子彈筆記?. 作者: Esor Huang 5月 26, 2024. 從 2016 年 1 月開始,我在自己的 Evernote 筆記中持續撰寫「每月/週/日待辦清單」, 至今沒有間斷,累積了 101 則每月待辦清單筆記,3000多天的每日待辦清單記錄。. 3 ...

  4. 2016年10月25日 · 1. 收集:了解概況. 2. 整理(第一步分析):分析現況. 3. 判斷(第二步分析):導出「詮釋」 4. 推論(第三步分析):做出選擇或列出選擇. 「開會時」沒有效率,很多時候是開會前只做了第一步:「收集資料」,於是開會時沒有人知道應該討論什麼? 應該朝哪個方向進行? 便會花上很多時間繞圈圈。 「開會前」準備得沒有效率也可能在於只做第一步,也就是只有收集,沒有後面的「三步驟分析」,於是不斷的羅列資料,覺得好像怎麼樣都還不夠完整,好像還要繼續找,不斷花時間在找資料。 但其實只要懂得「去分析」,其實只要有一點點程度的資料,就可以整理出現況、判斷出詮釋,並可以推論選擇了。 1. 收集:了解概況就好.

  5. 2017年12月18日 · 第一遍設法解開畫中的謎題機關。 第二遍去詮釋畫中每一個元素的意義與彼此的關係。 第三遍想像創造一個屬於你的故事詮釋。 因為這樣你會發現這款看似簡單的「 Gorogoa 」中,開發者投注了多少精巧縝密的思維,讓每一個畫、每一個謎題、每一個故事,還有每一個畫中的元素, 其實都有寓意,都有彼此之間的因果循環 。 於是回到文章開頭所說的體驗,這是一款你可以欣賞、解析,然後看透畫中更大世界的遊戲作品。 你或許會解釋這款遊戲是一個人生追夢、挫折、悔恨與昇華的故事,遊戲中主角的少年、中年與老年的自我,在畫中彼此時空穿梭,尋找最後的救贖。

  6. 2016年9月4日 · 1. 不要問「文章怎麼寫」,先問「我現在可以想到什麼」 當你開始準備寫作時,我建議你優先專注在下面這一個問題就好: 你可以問自己:「我現在可以想到什麼? 」這個問題,然後寫下答案。 我建議大家要開始寫作時, 不要去想「這是最後定稿」,也不要去想「這篇文章怎麼寫」,更不要去想「最完美的內容是什麼」 (這些問題會害你永遠寫不出來! )。 你這時候真正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現在可以想到什麼」,然後先把你可以想到的全部都先寫出來,這樣夠簡單了吧? 但這步驟非常有幫助。 2. 不執著寫內文與列大綱,寫下腦袋中所有關鍵字或關鍵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