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券商倒閉潮在香港並非新鮮事,但近期的市場環境變化使得小型證券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波倒閉潮中,許多證券商選擇主動「停止」或「暫停」營業,這背後反映了整個行業的結構性問題和轉型的迫切性。 券商倒閉潮丨香港證券商的生存困境 今年首季,香港已有14間證券商宣布停業,繼續了去年30間證券商倒閉的趨勢。 這些多為依靠佣金維生的小型券商,受到成交疲弱和IPO縮水的雙重打擊。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指出,證券行的經紀業務競爭激烈,不轉型則難以生存。
      www.edigest.hk/投資/券商倒閉潮-資產管理-市場轉型-即時新聞-aplt-1267916/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3月20日 · 若所用的證券行不幸倒閉投資者會否血本無歸為保障投資者香港證監會全資設立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為證券行銀行等合資格中介機構倒閉或違責而蒙受損失的散戶投資者提供賠償證監會已從2020年1月1日起將每名散戶投資者的買賣證券及期貨合約的賠償上限均由15萬元提高至50萬元但只限覆蓋在香港交易所買賣的證券和期貨合約以及透過互聯互通機制買賣的滬深A股 (北向買賣A股)。 舉例,A先生透過甲證券公司持有價值60萬元股票、10萬元存放於該公司用來買賣期貨合約。 一旦甲證券公司違責,A先生可就買賣證券及期貨合約的最高賠償額為50萬元,而期貨合約可獲10萬元,即總賠償額為60萬元。 又假設B女士在乙證券公司開立了兩個戶口,分別持有價值40萬元和50萬元的股票。

  3. 2024年4月5日 · 今年首季香港已有14間證券商宣布停業繼續了去年30間證券商倒閉的趨勢。 這些多為依靠佣金維生的小型券商,受到成交疲弱和IPO縮水的雙重打擊。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指出證券行的經紀業務競爭激烈不轉型則難以生存券商倒閉潮丨資產管理業務的崛起. 面對困境證券業開始積極轉型尤其是向資產管理業務發展。 數據顯示,提供資產管理的第9類持牌法團數量按年升2.8%,而傳統的第1及2類持牌法團數量則有所下跌。 券商倒閉潮丨市場轉型的新方向. 李惟宏建議,證券商可考慮開拓新市場,如中東及東盟市場,以豐富客群和產品。 他亦提到,合併或專注於高資產淨值客戶可能是證券商轉型的可行策略。 市場轉型丨合併與專業化的趨勢. 合併或專業化可能是證券商應對市場變化的策略之一。

    • 索償上限將增至50萬
    • 賠償金額計算例子
    • 更多關於投資者賠償基金的常見問題

    根據現行規例,投資者賠償基金可就每宗違責個案,向投資者賠償最多15萬元。不過,證監會已刊憲,宣佈由2020年初起,賠償上限將增加至50萬元,金額與存款保障上限睇齊。另外,這個機制的保障範圍,亦將擴大至透過北向通投資,增加投資者經香港證券行買滬股通、深股通A股的保障。 至於投資者可就損失索償的「違責」行為,就包括「破產、清盤、或無償債能力,或違反信託、虧空、欺詐或犯有不當行為」。違責的中介人可以是機構或個人,如銀行、證券行、證券經紀等。 現時仍有部分股民寧可支付較高昂的股票買賣佣金,也選擇使用他們認為較穩健的大型銀行來進行投資。保障金額上限及範圍增加後,料可提升小股民從大型銀行「轉會」到到中小型證券行的信心。畢竟比起傳統大型銀行,富途證券、8 Securities等新興證券行收費更低,而且不時...

    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指,投資者從有關機制所獲的賠償金額,是根據違責日期當日的證券收市價計算,以下是按現行15萬元賠償上限計算的賠償例子。隨着賠償上限即將提升至50萬元,無論是用銀行或證券行投資的小股民都將更有保障。

    聯名證券戶口賠償上限有幾多?

    賠償上限以每位投資者計算,即使用聯名證券戶口的話,每人的最高賠償上限仍然是15萬元。

    投資者在單一銀行或證券行持有多於一個戶口,賠償上限是多少?

    無論投資者在違責機構持有多少個證券戶口,在單項違責事件中每人最高賠償款額亦只有15萬元。

    證券戶口內的現金可獲保障嗎?

    賠償基金的保障範圍,亦包括證券戶口內的現金,但有關現金必須與買賣證券有關。

  4. 若上市公司倒閉網上交易系統故障或投資者因聽信證券行分析員的建議而導致損失投資者可從基金中索償嗎賠償基金只會就認可機構或持牌中介人在涉及港交所產品的違責行為作賠償違責行為的定義是指中介人它的僱員或者它的相聯者破產清盤或者沒有償債能力或者違反信託虧空欺詐或者犯有不當行為」。 因此上市公司清盤網上交易系統故障或投資者因聽信證券行分析員的建議而導致損失都不會獲基金賠償。 投資戶口收費比較. 香港市場. 美國市場. 智能投資顧問. 微牛證券.

  5. 2023年12月11日 · 23. 港股市場疲弱據外電消息稱今年已有30家本地券商倒閉與此同時由於新股市場呈現萎縮並經歷2001年以來最差的一年上市新股數目明顯大減因此已經有一些美資大行出手裁員有業界人士稱這一波倒閉和裁員是其見過的最嚴重的一次市場缺乏流動性反映機構對中港投資興趣降至新低現在許多人認為從全球投資組合的角度來看中國已無關重要」。 據《彭博社》報道,今年已有 30 家本地券商倒閉。 有業界人士稱,這一波倒閉和裁員是其見過的最嚴重的一次. 券商:中國投資在全球組合已「無關重要」 據《彭博社》報道,港交所(0388)的數據顯示,2022年香港關閉49家券商創下歷史紀錄後,今年情況也未見好轉。

  6. 2022年3月21日 · 監會已從2020年1月1日起,將每名散戶投資者的買賣證券及期貨合約的賠償上限,均由15萬元提高至50萬元,但只限覆蓋香港交易所 ( 00388 )買賣的證券和期貨合約,以及透過互聯互通機制買賣的滬深A股(北向買賣A股)。 舉例A先生透過甲證券公司持股60萬元、10萬元存放於該公司用來買賣期貨合約。 一旦甲證券公司違責,A先生可就買賣證券及期貨合約的最高賠償額為50萬元,期貨合約可獲10萬元,即總賠償60萬元。 又假設B女士在乙證券公司開立了兩個戶口,分別持有價值40萬元和50萬元的股票。 基於賠償上限是以每名投資者計算,不論投資者在違責的經紀行開立了多少個戶口,B女士最高亦只可獲50萬元賠償。 聯名戶口的賠償金額亦是按每名投資者計算。

  7. 2021年10月31日 · 即使券商倒閉違責,《證券及期貨條例設有投資者賠償基金機制當持牌中介人或認可財務機構因為違責事項而導致投資者金錢損失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會從賠償基金中支付予投資者獲准申索的賠償但只限 香港交易所買賣產品和滬深港通北向通傳遞買賣指示的證券損失 。 證監會從2020年1月1日起,將單項違責而可以得到的賠償總額由150,000港元提高至500,000港元;每名申索人就香港期貨交易所的期貨買賣,可以獲得的最高賠償上限亦由150,000港元提高至500,000港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