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為您及第三者就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或損害提供全面汽車保險保障,讓您盡情享受駕駛樂趣。 立即報價並投保. 提交索償. 主要特點. 第三者責任保障. 如因您的汽車引致或涉及的意外而導致他人死亡或身體受傷,可就您的法律責任賠償高達港幣一億元;若造成他人財產損害,賠償金額則高達港幣200萬元. 承保意外損失及毀壞 [@freeaddtionalbenefits] 保障因交通意外導致汽車的損失或毀壞. 醫療費用 [@freeaddtionalbenefits] 我們將支付因交通意外而導致您/您的乘客身體受傷所需的醫療費用,金額高達港幣6,000元. 「換新車」賠償 [@freeaddtionalbenefits] 如果不能維修,只要符合以下條件,我們將以類似的品牌和型號為您更換新汽車:

  2. Third-party legal liability from a car accident. Covers your legal liability arising out of an accident caused by or in connection with your car for up to HKD100 million in the case of death or bodily injury to another person, or up to HKD2 million in the case of loss of or damage to property of other people. With 'Comprehensive Cover', as well ...

  3. 「意外萬全保」是全方位的意外保險計劃,可為您的家人作好準備,以應付不幸遭遇意外時所帶來的經濟困難。 若您因人身意外而嚴重受傷,我們的意外保險將為您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 此外,我們亦可為您支付意外相關的醫療費用。 特點. 兩款意外保險保障以供選擇,切合您的預算和需要. 若受保人在駕駛時或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私家車時不幸遇上車禍而引致身亡或永久完全傷殘,一筆過現金賠償額最高可達港幣二百萬元. 若您連續五年不曾提出任何索償,將可獲發還相當於已繳付保費三成的現金退款. 您只須於國內超過250間指定醫院出示「中國住院按金保證卡」 索取投保報價. 網上索取報價. 需要索償嗎? 您可隨時在網上提出索償,或致電或親臨滙豐分行辦理索償手續。 索償. 承保範圍. 不受保項目. 「意外萬全保」承保範圍.

  4. 香港滙豐. 協助. 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Y世代(25-39歲) 網戀騙局偷心又偷金,您會中招嗎? 「我和您一樣,都受過情傷,遇上您真的太幸運了。 「我好想您,您這幾天做了些甚麼? 「我現在人在外國,不能和您見面,剛好攝像頭又壞了,運氣也太差了。 「我這陣子周轉困難,您可以先匯款幫我嗎? 幾千元也行。 不想誤中情騙陷阱? 網戀騙案您要知,更要做足防範措施。 我們幫您了解騙徒的犯案手法,讓您小心提防,以免當局者迷,最終上當被騙。

  5. 您發現甚麼問題? 賬單上有我不認得的交易. 我收到來自滙豐的短訊提示,提醒我的信用卡可能出現未經授權的交易. 我收到可疑的滙豐電郵. 我收到可疑的滙豐電話. 我的信用卡遺失或者被盗. 我的登入資料被洩露. 您的月結單出現未能確認的費用,未必一定與詐騙有關,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請閱讀我們的 頁面,嘗試找出原因。 如果您仍然無法確認交易,請先聯絡商戶解決問題,然後盡快與我們聯絡。 若您依然無法解決問題,並懷疑遭到詐騙,請立即聯絡我們。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客戶致電: (852) 2233 3033.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服務專線: (852) 2233 3033. 滙豐卓越理財尊尚客戶致電: (852) 2233 3033. 滙豐卓越理財尊尚服務專線: (852) 2233 3033.

  6. 它讓您可以即時作出證券交易,並免費為您提供市場資訊,包括3個主要股票市場(香港,中國A股和美國)的實時報價,新聞和市場數據。 探索「滙豐Easy Invest」 講辭. 交易簡便. 只需點擊5下即可快速完成交易. 透過滙豐代理人服務認購及於上市當日交易首次公開發售作的新股. 直接從買賣盤的輪候隊伍或互動圖表落盤. 管理您的投資組合,賺蝕情況一目了然. 透過 ETF 搜尋工具快速找到最適合您的港股或美股 ETF. 技術分析及市場資訊助您掌握市況作出投資決策. 股票評析功能為您心儀的港股提供多種技術分析指標,股票圖表走勢形態及市場共識.

  7. 根據我們最新的調查指出 1 ,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詐騙目標,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港幣3,800 元。 當中10%受訪者跌下電騙陷阱,平均損失超過港幣1,000 元。 而詐騙電話和假冒官員,更是港人最常遇到的騙案。 調查也反映,X世代(40-55歲)傾向服從權威人物,在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六大常見騙案中,比較容易墮入冒充官員和電話騙案陷阱。 「我才不會上當」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這樣想,其實會不會忽視了假冒來電的危險? 您可能認為自己才不會像那10%受害人一樣,這麼容易就將資料雙手奉上。 但您以為只是「協助調查」,提供全名和出生日期就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