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25日 · 金管局推出「轉數快」(Faster Payment System)不足1個月,驚現認證漏洞! 有消息指,警方接獲兩名女子報案,稱她們於網上找散工,提供個人身份證照片及銀行帳戶資料後,竟發現銀行戶口遭人擅自轉帳共10.9萬元。 事件涉及懷疑個人資料被盜用,以開設儲值支付工具﹙電子錢包﹚戶口,並向銀行發出「電子直接扣帳授權服務」﹙eDDA﹚要求,從銀行直接轉賬至電子錢包,成功「搬錢」。 金管局最新資料顯示,已有約十多個銀行帳號懷疑被盜,用以在電子錢包內開設eDDA,涉款18萬元。 記者綜合各方報道及訪問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後,發現騙徒成功「搬錢」,過程涉3大漏洞。 今次案件出現,反映轉數快及銀行認證流程恐百密一疏! (資料圖片)

  2. 2023年11月27日 · 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推出轉數快可疑識別代號警示,利用由警務處防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內的資料,為轉數快支付交易設立警示機制。

  3. 2023年11月27日 · 金管局宣布於11月26日推出「轉數快可疑識別代號警示」。 這項服務旨在加強對用戶的警示機制,在使用轉數快識別代號進行支付交易前提醒他們相關詐騙風險。

  4. 2023年11月23日 · 為及時向用戶發出「中伏」及停止支付警示,「轉數快」系統已與香港警方「防騙視伏器」聯網,將於11月26日增加「可疑識別代號警示」新功能,只要用戶輸入的「轉數快識別代號」資料,若被「防騙視伏器」標記為紅色「高危有伏」,紅色「警示」便 ...

  5. 日前有兩名女子懷疑被人透過「轉數快」,在未經本人授權下,轉走戶口內的存款,金額合共近11萬元。 金管局認為事件疑與電子直接扣帳授權服務(

  6. 2023年10月13日 · 轉數快可疑識別代號警示是金管局致力推動的三大重點項目之一,旨在提醒用戶透過轉數快作支付交易時,留意相關風險。 用戶日後使用轉數快轉賬時,如果轉數快識別代號(包括手機號碼、電郵地址和轉數快識別碼)與警方「防騙視伏器」內標籤為「高危有伏」的資料脗合,會在確認交易前向用戶發出警示,冀盡量於源頭着手,防止騙案發生。 金管局表示,FPS參與機構若為個人用戶提供即時轉賬服務及使用FPS識別代號,都必須參與此計劃,向用戶提供防騙警示,屆時將有超過40家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SVF)營運商參與。 金管局主管(金融基建發展)黎巧兒表示,各機構正積極落實相關工作(例如系統修改與測試),預計服務將在未來兩個月推出。 涉銀行騙案金額 最高逾千萬.

  7. 2023年11月23日 ·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鄭麗琪預料,系統啟用初期市民收到警示後會不以為意或半信半疑,甚至會向騙徒求證,經驗顯示騙徒會以各種藉口解釋,如系統錯誤標籤、被市民虛報等。 她並稱,不時有騙徒透過轉數快同時向多人詐騙,金額雖小但積少成多,總數可達數十萬至數百萬元騙款,呼籲市民收到警示要加倍小心,另提到轉數快用戶可自行上調轉賬限額至高達100萬元。 轉數快未彈警示不代表一定安全. 「防騙視伏器」除紅色「高危有伏」標示外,還有「疑似或可能有伏」的標示,但轉數快系統只會基於紅色標示發出警示。 鄭麗琪解釋,紅色的資料都經過警方核實和調查舉報,並相信與詐騙案有關,而其餘標示未經立案調查和錄取市民口供,因而不會加入轉數快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