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傳統慶祝時間在七月十三至十六間,在明治維新後,一些地區自农历七月十五直接改為公曆 7月15,另一些則改為格里曆815,以較接近農曆原來的日子。

  2. 盂蘭節,或稱盂蘭盆節 [註 1],是佛教為期三個月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農曆七月十五),所以又稱為佛歡喜日、僧自恣日。 於是日 供養 僧團,以此功德 迴向 逝世先人、累世父母,助其解脫苦痛,是為 盂蘭盆會 。

  3. 盂蘭節 ,或稱 盂蘭盆節 [註 1] ,是佛教為期三個月 結夏安居 的最後一天( 農曆 七月十五),所以又稱為 佛歡喜日 、 僧自恣日 。. 於是日 供養 僧團,以此功德 迴向 逝世先人、累世父母,助其解脫苦痛,是為 盂蘭盆會 。. 在 佛陀 的時代, 印度 的 婆羅門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以2020年國曆229(農曆2月7日)為例: 往前推19年,2001年國曆31農曆2月7日(與2020年相較,重合) 往前推38年,1982年國曆31農曆26(與2020年相較,差1天)

  6.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為農曆一年的第七個月份(如果該年並無閏月),在中國是秋季最炎熱的時候,孟秋,蘭月,建申之月(猴月),律中夷則,以處暑為中氣。

  7. 中元節 是 東亞文化 上在 農曆 七月十五 的傳統節日。 本來中元節所在的孟秋月是 天子 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 宗廟 的時節。 佛教 傳入後以此月十五日為 盂蘭盆節 , 道教 則置為 中元節 ,是地官赦罪日。 由於佛道二教的影響,加上東亞 巫覡宗教 及民間信仰 習合 ,中元節所在的月份成為了 鬼月 。 民間俗稱中元節為 鬼節 、 施孤節 、 七月半 。 起源 [ 編輯] 古代在 孟秋 即農曆七月時, 天子 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 宗廟 ,稱之為「嘗新」、「秋嘗」、「薦新」,以報答神鬼與祖先的蔭庇 [3] [4] 。 後來在 南北朝 時,隨佛教 盂蘭盆會 和道教 地官赦罪 說法的盛行,逐漸變成 超度 、 施食 孤魂野鬼的 鬼月 、鬼節。

  8.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為农历一年的第七個月份(如果該年並無閏月),在中國是秋季最炎热的時候,孟秋,兰月,建申之月(猴月),律中夷则,以处暑为中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