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此時,威尼斯的歌劇巨匠台威爾第(Claudio Monterverdi,1567-1643)也出現了,他強化管弦編制,讓歌劇從原本的文學味較濃,變成更具音樂性,這是相當關鍵的轉變。

  2. 2008年是指揮帝王卡拉揚一百歲冥誕,這位奧國指揮大師1989年過世至今將近20年,但他縱橫樂壇前後達半世紀,對當代樂壇影響之深,音樂史上罕有人能與他相較。 EMI是第一個與卡拉揚合作的唱片公司,而卡拉揚的崛起,大部份要感謝EMI在他還沒得到柏林愛樂總監之前,先在二次大戰後邀請他前來錄音,透過這些戰後錄音的流傳,才得以助長卡拉揚的聲勢,讓他個人聲望扶搖直上,取得柏林愛樂和維也納愛樂的職位。 卡拉揚出生於德國國力低迷之際,那時德國陷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他沒能見識到一次大戰前德國輝煌的人文發展;二次戰後他在樂壇展露頭角,德國卻被分裂為東西德,聳立的柏林圍牆在他一生中沒來得及拆下,在他過世後一個月才拆除。

  3. 這一首是根據西班牙東南部的古謠所寫,也有佔領古都格拉納達8世紀之久的摩爾人濃厚陰影的曲子。 法雅在格拉納達住了很久。 歌詞. Al paño fino en la tienda. una mancha le cayo.

  4. 2020年1月21日 · 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演藝人員。 他正確掌握流行趨勢,推出迎合大眾口味一齣又一齣的作品。 有一天,席卡內德委託莫札特創作一齣前所未有的歌劇。 莫札特也很敏感的感覺到時代的走勢,就接受席卡內德的委託,創作一齣新歌劇。 他們兩人所指向的,是不分身分,誰都可以無條件欣賞的戲目。 在這齣歌劇中佈滿很容易親近的音樂,或是第1次欣賞歌劇的人也聽得懂的使用超特級技巧的詠嘆調等等,莫札特想創作可以抓住新顧客、以及民眾之心的娛樂性作品。 於是歌劇「魔笛」就成為經過200年的現在還被全世界喜愛的作品。 「魔笛」的首演是在1791年9月30日,地點是維也納河畔劇院(Theater an der Wien),首演大獲好評。 在此劇中的「夜之女王」一角,其出場次數雖然不多,但其份量很大。

  5. 如果以協奏曲形式來說,舒曼一生寫過鋼琴、大提琴、小提琴協奏曲各一首,其中最知名、最重要的當屬「a小調鋼琴協奏曲」。. 這首在講究「超技協奏曲」時代的「逆潮流」之作,是經過舒曼長達十四年(1827-1841年)的嚐試構思,以及與克拉拉結婚的激勵下 ...

  6. 這首《 a 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 50 》有個暱稱:「一位偉大藝術家之回憶」( a la memorie d'un grand artiste ),這位偉大藝術家指的是誰呢? 就是莫斯科音樂院首位院長同時也是鋼琴家可萊‧魯賓斯坦( Nikolai Grigoryevich Rubinstein , 1835-1881 )。 原來,此曲寫於 1881-1882 年間,於 1882 年在可萊‧魯賓斯坦逝世周年追悼音樂會上首演,也因此音樂溢滿悲痛莊重的情緒,成為柴可夫斯基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 可萊‧魯賓斯坦與柴可夫斯基的情誼甚篤,不僅是最挺他作品的演奏家,梅克夫人也是在他引薦之下才開始允諾金援柴可夫斯基。

  7. 1910年「火鳥」(L’Oiseau de feu)在巴黎演出時,德布西衝到後台向史特拉汶斯基恭賀。. 不過,小他九歲的另一位俄國作曲家浦羅高菲夫卻說,那首音樂沒有一刻吸引得了我,只是陳腔濫調而已。. 談時空背景. 這就是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所受到的兩極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