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中國在 明代 早期1405年至1433年間的七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

      • 鄭和下西洋 是指中國在 明代 早期1405年至1433年間的七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 東亞 地區、 東南亞 地區、 印度次大陸 、 阿拉伯半島 、以及 東非 各地,被認爲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海項目。
      zh.wikipedia.org/zh-tw/郑和下西洋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鄭和下西洋 是指中國在 明代 早期1405年至1433年間的七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 東亞 地區、 東南亞 地區、 印度次大陸 、 阿拉伯半島 、以及 東非 各地,被認爲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海項目。 從1405年(明 永樂 三年)到1433年, 明成祖 命 鄭和 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 船員 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三十餘個 西太平洋 和 印度洋 的國家和地區。 這段時期是在 迪亞士 發現 好望角 的七十年前及 哥倫布 發現 美洲大陸 的八十年前;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航航海項目。 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的總航程達到七萬多海里,長度相當於 地球 圓周的三倍之多。

  3. 郑和下西洋 是指中國在 明代 早期1405年至1433年間的七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 東亞 地區、 東南亞 地區、 印度次大陸 、 阿拉伯半島 、以及 東非 各地,被認爲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海项目。 从1405年(明 永乐 三年)到1433年, 明成祖 命 鄭和 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 船員 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三十餘個 西太平洋 和 印度洋 的國家和地區。 這段時期是在 迪亞士 發現 好望角 的七十年前及 哥倫布 發現 美洲大陸 的八十年前;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航航海项目。 郑和船隊七次下西洋的總航程達到七萬多海里,長度相當於 地球 圓周的三倍之多。

  4.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 地理大發現 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然而關於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範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 (概述內圖片來源:《 中國史稿地圖集 》)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鄭和下西洋. 外文名 :Zheng He's Voyages. 次數 :7次. 寶船數 :一說63號. 人數 :27550人(第七次) 使節 : 鄭和 、 侯顯 、 王景弘 等. 起止時間 :1405年—1433年. 主要人物 : 朱棣 、鄭和. 出發地 :太倉 劉家港 、福州長樂 太平港. 事件背景. 外交背景. 明初的外交有意沿襲 元代 的規模,但在邦交理念上有所不同。

    • 鄭和下西洋是什麼?1
    • 鄭和下西洋是什麼?2
    • 鄭和下西洋是什麼?3
    • 鄭和下西洋是什麼?4
  5. 派鄭和下西洋就是希望在海外樹立起中華禮義之邦的形象表達明朝政府的友好誠意從而達到與海外諸國同享太平之福的目的鄭和船隊在西洋各國的確做了廣泛的貿易活動促進了中國與西洋諸國的物資交流但拓展貿易似乎不是鄭和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 這是因為:一,當時的中國經濟還是以自給自足的農業為主導,工商業雖然發展不錯,但是還沒有達到要去海外開闢市場的地步。 二,鄭和船隊在海外的貿易,是以官方的朝貢貿易為主。 這種「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並不計較實質利潤,而是為建立睦鄰的友好關係。 儘管如此,鄭和船隊的貿易活動,對中國和西洋各國的經濟發展,還是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宣德青花靈芝石榴尊。 中國瓷器是對外貿易的主要輸出品之一。 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為了尋找惠帝朱允炆的下落。

  6.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 地理大發現 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5] 。 然而,關於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範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 (概述內圖片來源:《 中國史稿地圖集 》 [6] ) 中文名. 鄭和下西洋. 外文名. Zheng He's Voyages [7] 次 數. 7次. 寶船數. 一説63號 [8] 人 數. 27550人(第七次) [9] 使 節. 鄭和、 侯顯 、 王景弘 等. 起止時間. 1405年-1433年.

  7. 2019年2月7日 · 鄭和七次下西洋,是明永樂大帝,急於擴大國際關係的持久象徵之一。 永樂的祖先,在外交上一直謹慎孤立閉關,主要對蒙古軍事征服的恐懼。 永樂皇帝的寶座更加堅強,並在三年內戰後奪取,也許是為穩固帝位。 傳統上,國外貢品滿足國人的虛榮,即他們自己文化優於所有其他。 東南亞較小的國家,向中國進貢的傳統,是為防止入侵或在入侵下的保護承諾,進貢外交使團被允許貿易, 在中國貢品的價值,通常遠不及皇帝賞賜禮物,但一直是認可的朝貢制,表明皇帝確實是天子,地上最強大的統治者。 這也證實國人的虛榮,即他們自己的文化優於所有其他人。 該系統在蒙古元朝(公元 1276-1368 年)期間失效,但永樂想要恢復它。

  8. 鄭和下西洋. A. 鄭和是明成祖信任的宦官,知識豐富,又是伊斯蘭教徒,皇帝認為以他為使節可以加強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聯繫。 鄭和的船隊是十五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船隻最多、技術最先進的船隊。 每次出海均有大小船隻200多艘,其中巨型寶船是船隊中最大的海船,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長約138米,寬約56米,可載800人。 另外還有大小不等的各種護航戰船、後勤補給船等。 船隊出海的隨行者總在兩萬七八千人之間,這些人員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船隊還使用指南針和天文定位等當時最先進的導航技術,以及運用旗幟、燈籠、音響等有效的通訊聯絡方法。 鄭和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開闢新航路早93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堪稱世界遠航的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