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先確認是否是酒精、乾洗手造成的不適,如果是,則建議少用酒精,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陌生物品。 可以選擇配戴拋棄式手套,完全阻隔接觸性傳染。 在不舒服的時候可以使用含有舒緩效果的成分,如蘆薈膠、玻尿酸,或是冰敷與搭配使用類固醇藥膏(建議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開立),可以馬上緩解皮膚發炎的狀況。 但如果狀況太嚴重,還是建議儘早就醫治療。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2月22日 · 對酒精過敏的人在自製乾洗手液時加入乳液可以減少過敏的情形林昭仁醫師表示WHO建議乾洗手仍然不能取代濕洗手不管乾洗手濕洗手最重要的是搓揉的動作濕洗手搓揉之後把細菌沖掉。 乾洗手的部分,搓揉要長達20秒才能有破壞病毒的效果;也同時建議我們以拱手代替握手比較合適。 延伸閱讀: 打掃用錯姿勢痠痛上身! 冷敷、熱敷時機一次搞清楚....

  3. 2020年8月23日 · 常用酒精搓手液現後遺症 西醫教2個秘訣 急救過敏雙手. 撰文:夏洛特. 出版: 2020-08-23 11:00 更新:2020-08-23 11:00. 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隨身攜帶搓手液消毒雙手已經成為不少人的日常生活惟過量洗手或導致手部皮膚有乾燥脫皮甚至有龜裂情況出現。 究竟可以如何改善這種症狀? 即看以下家庭醫生的講解。 過量使用酒精搓手液洗手,可以令雙手乾燥、脫皮、甚至有龜裂情況出現。 (資料圖片) 家庭醫生Dr. Rex(劉榮幹)在Youtube開設「Dr. Rex 醫學幼稚園」頻道講解醫學知識。 他指皮膚猶如一幢磚牆,保護人體免受環境中的細菌、病毒和致敏原侵襲。 惟疫情期間沒法避免經常洗手,故他建議平日使用潤膚膏來加強保濕。

  4. 2020年3月13日 · 隨著全球新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散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覺除了人多地方戴口罩之外亦需要留意手部皮膚清潔減少接觸眼口鼻有需要時亦應以搓手液消毒雙手而近日亦因為大家增多使用這些刺激性產品令皮膚又紅又痕多了刺激性接觸皮炎反應的病例健康的皮膚可有效阻隔外來物質但如持續接觸高刺激物如酒精搓手液可令皮膚變得乾裂皮脂不足引致表皮屏障功能障礙皮膚細胞之間出現裂口令細菌或致敏原更容易從皮膚細胞之間的裂口進入皮膚引起皮炎。 患處皮膚可變得痕癢、紅腫,嚴重時皮膚可以出現傷口及起水疱,反令感染風險增加。 現在時刻保持雙手清潔衞生十分重要,但亦同時應避免皮炎出現,我們應選用含滋潤成分洗手液,同時亦要避開含香料、色素、高致敏防腐劑如MIT和Paraben的產品,降低過敏風險。

  5. 2022年10月6日 · 1. 酒精手部消毒要噴多少量才夠? 若要使用酒精來清潔肌膚,基本上按壓噴頭1~2次即可,特別是常常會接觸到物品的手部,更要盡量都噴灑佈滿,多數人認為只需噴一點點即可,但其實若沒有噴足,酒精的清潔與抑菌效果就會減少。 而酒精噴灑後 記得要立刻搓開或是抹開 ,若等到酒精揮發後才抹開,其抑菌效果反而會消失。 2.洗手要洗多久? 怎麼樣才能洗乾淨? 「洗手」是現今大眾最提倡,且清潔上最完全的方式,使用具有清潔力地洗手乳或肥皂,接著藉由搓洗的過程除去病菌。 洗手的方式建議落實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所制定的洗手順序 —「內外夾弓大立腕」。 且洗手時間建議至少需要40~60秒(約唱一首ABC歌的時間),後續的沖洗也記得將手擦至全乾。 3.消毒水(次氯酸水)能直接用做手部清潔嗎?

  6. 2020年1月30日 · 皮膚脆弱人士雙手容易過敏使用酒精搓手液時要注意成分和分量他建議選擇具潤手成分的酒精搓手液例如含甘油的同時亦要避開含香料色素高致敏防腐劑如MIT和Paraben的產品降低過敏風險。 使用時不宜擠出過多分量,足夠覆蓋手部已可,並多用潤膚霜;若手上有傷口或裂痕,就先搽上凡士林或具殺菌成分的藥膏,再接觸酒精搓手液;但若手上有油分,或有明顯的污染物,就應用梘液清潔雙手。 酒精易令雙手乾燥,一般人士在使用酒精搓手液後,可用濕疹患者專用或可修復皮膚屏障的潤膚霜,滋潤肌膚;但潤膚霜未必100%無菌,如果追求絕對乾淨,陳醫生認為可以在完成必須的衛生程序時(如戴上或除下口罩)後才用潤膚霜,這樣就可以確保雙手不受污染。 至少搓20秒.

  7. 2020年2月24日 · 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武漢肺炎疫情持續除了時刻洗手保持清潔不少人會使用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不過近日不少人都發現雙手皮膚除了開始乾燥龜裂更疑有紅腫敏感甚至有主婦手和濕疹等症狀出現有皮膚科醫生指酒精搓手液有基本保濕成份但亦會損害皮膚的屏障另一名醫生則指近月病人手部出現濕疹的情況增加了六七成呼籲大家不要過量洗手在清潔雙手的同時也要留意保濕

  8. 2020年2月24日 · 酒精搓手液只是比一般洗手液更方便的代替品使用普通洗手液已經足夠殺菌不必過分擔心買不到酒精搓手液而引起的衞生問題一味病態性地不停洗手不代表會遠離病菌。 陳醫生表示,洗手的重點在於跟足步驟,仔細清洗雙手的七個部分 (即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手腕),這樣才可以達到乾淨的效果否則很大機會達不到洗手的效果。 狂洗手 易刺激皮膚或致濕疹. 陳醫生指出,不停用酒精搓手或用皂液洗手,最常見的情況是皮膚出現損傷。 「過分洗手容易引致皮膚的保護膜受損,令皮膚變得繃緊,刺激皮膚,導致痕癢、皮膚過敏,甚至濕疹。 若皮膚痕癢或濕疹問題處理不當,會導致皮膚破損,以致發炎 (紅、腫、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