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8日 · 根據數據分析網站「artemis.bm」指出,今次發行的巨災債券,將按照地震深度、震級和位置等因素,而觸發不同比率的本金支付,分別有30%、70%及100%。 誰能夠投資「巨災債券」?

  2. 2024年5月15日 · 1. 沒有收到報税表? 即使你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如你在過去每年均須報税,但至今仍未收到最新的報税表,可以透過以下 3個方法向稅局查詢︰. 致電187 8022向稅局查詢是否已向你發出這年度的報税表; 在辦公時間親臨稅局中央詢問組索取報税表複本(地址:九龍啟德協調道5號税務中心地下); 「税務易」帳戶持有人可在「税務易」帳戶內的「税務狀況」部份,全日24小時查詢你是否尚有未提交的報税表. 2.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3. 2024年1月3日 · 一文看清6大極端情況如何索償. 日本近日接連發生地震天災及撞機事故,市民關注旅遊保險的保障問題,因極端情況而中斷旅程,如何索償? 香港保險業聯會表示,市面上旅遊保險大多覆蓋這些意外保障。 應先向營運商索取退款 不獲退還才索償. 保聯提醒,旅客應先向營運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等)索取退款,其餘不獲退還的款項,可向旅遊保險索償。 但凡 投保前已存在 的病患或狀況,包括天氣狀況(如颱風)及自然災害(如地震)等,都屬於旅遊保險的 不保 事項。 因此,在地震/事故 發生後才購買 旅遊保險,即使目的地是災區/受影響地方,亦 不會受到保障 。 地震.

  4. 2022年3月27日 · 筆者查看了兩份危疾保險,一份是終身儲蓄型危疾保險,沒有特別說明戰爭中導致失明、失聰、斷肢、心臟病等嚴重疾病,不能理賠,所以只要符合該疾病的定義,保險公司理應賠償。 但另一份定期危疾保險,也就是消費型危疾,寫明戰爭期間,受保人服役執行任務導致殘疾不獲理賠。 儲蓄分紅險也可理賠. 而有幾種險很大機會可以理賠的,就是人壽保險、危疾險或儲蓄分紅險裏面的身故賠償。 香港的終身人壽險或危疾險,很多產品設計都是,只要投保人成功投保過了一定等候期,不論任何原因身故,受益人都可以得到身故賠償。 所以這種類型保險雖然比一般其他保險收費偏高一點,但限制比較少。 儲蓄分紅險,因為本身它的額外身故賠償佔比例很少,所以一般客戶甚麼原因身故都可以理賠。 以上是多數保險產品對戰爭情況的保障。

  5. 2024年4月5日 · 旅遊保險|台灣大地震 沖繩也受保嗎?. 保聯拆解3大要點 小心一情況不受保. 台灣花蓮日前經歷黎克特制7.2級地震,由於當地是港人旅遊熱點,不少人都擔心若取消行程、或提早結束行程,是否屬於旅遊保險的保障範圍?. 台灣花蓮日前經歷黎克特制7.2 ...

  6. 2023年11月30日 · 可以用兩種方式應對看不見的風險: 1. 投資於準備 而非預測. Housel建議,要以加州預防地震的方式來看待風險︰加州已知將會發生一場大地震,但不知道何時、何地或有多大。 不過,當地已準備好應急人員,而建築物的設計能承受多年一遇的地震。 就如提出「黑天鵝」概念的思想家Nassim Taleb所説:「投資於準備,而不是預測。 儘管不知道風險何時何地到來,但最好還是對「風險會到來」這件事抱有心理預期,這要好過完全依賴預測。 幾乎所有預測要麼是無稽之談,要麼是在說一些眾所周知的事。 預期和預測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在⼀個你看不到風險的世界中,前者比後者更有價值。 2. 儲蓄額要往高估、負債量要往低估. 要認識到,如果你只為能預見的風險做好準備,那麼你將無法應對看不到的風險。

  7. 2024年4月22日 · 阿拉斯加永久基金(APFC)規模800億美元,將礦產收入和其他州份資金作投資,雖然沒有支付退休福利的義務,但亦正在減少對股票的曝險敞口。 縮小股票投資組合,從2023財政年度的36%佔比,到2025年度減少至32%;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