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阿比讓(或譯阿必尚,法語: Abidjan,法語: [abidʒɑ ] )是科特迪瓦的最大都市(港口)和經濟首都,也是科特迪瓦實際上的行政中心(科特迪瓦名義上的首都是雅穆蘇克羅)。

  2. 阿比让 (或譯 阿必尚 ,法語: Abidjan , 法语: [abidʒɑ̃] )是 象牙海岸 的最大都市(港口)和经济首都,也是 象牙海岸 實際上的行政中心( 象牙海岸 名義上的首都是 亚穆苏克罗 )。 1903年,作为铁路起点而兴建 [3] 。 阿必尚市區坐落於 大西洋 畔 埃布里耶潟湖 (Ébrié)上的幾個島嶼及半島,相互之間以橋樑連結。 而潟湖则通过1950年代修成的 弗里迪运河 与 几内亚湾 联通。 這座城市充滿了對比:一方面氣候又濕又熱,交通擁擠又滿是小販;另一方面,阿必尚又有“西非小巴黎”之稱,這是得名於阿必尚的公園、寬廣的大道、大學、博物館等設施以及它充滿異國風味的情調。 科科迪 (Cocody)是一個高級的住宅區,位於現代化的商業區之東。

  3. 阿比讓(法語:Abidjan),是科特迪瓦的最大都市和經濟首都,也是科特迪瓦實際上的行政中心(科特迪瓦名義上的首都是亞穆蘇克羅)。 人口約560萬。

    • 國名
    • 歷史
    • 行政區劃
    • 政治
    • 地理
    • 經濟
    • 人口及語言
    • 交通
    • 國際貿易
    • 體育

    「Côte d'Ivoire」在法語的意思是「象牙的海岸」(Côte為海岸,d'表屬性,是de在元音前的省略,Ivoire為象牙),故以往不少地方採用意譯稱呼此國:中文為「象牙海岸」、英文為Ivory Coast等。不過,1985年10月14日,科特迪瓦總統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提出其國名在各語言中沿用Côte d'Ivoire此名,不用意譯名(就如Costa Rica音譯作哥斯達黎加,不意譯作「富饒海岸」)。即使法文正字法規定,在複合的行政或政治實體名的各部份間使用連字號(如按此例則國名須寫作Côte-d'Ivoire),但該國政府並沒有跟隨,而未採用連字號於國名中。 因應該國政府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改用音譯名為科特迪瓦,香港及澳門特區政府亦跟隨。聯合國自1985年12月31日起使用此音...

    法國統治時代

    歐洲船隻大約於1460年代到達科特迪瓦,而目前對於這個時代之前的科特迪瓦的歷史所知不多。目前科特迪瓦主要的族群都是在較晚的時候才移入的:Kru族約於1600年從利比里亞移入,而Senoufo族與Lobi族則是從布基納法索與馬里向南移入科特迪瓦。直到十八、19世紀後,Akan族以及屬於Akan族的其中的一支的Baoulé族才從加納移入科特迪瓦的東部地區,而Malinké族從畿內亞移入科特迪瓦的西北部地區。 與鄰國加納相比,科特迪瓦受到奴隸貿易的破壞程度相對較少,這是因為歐洲進行奴隸交易及貿易的船隻比較偏好其它鄰近有較好港口的海岸地區之故。1840年代,法國對此地顯示出了興趣,並且誘使海岸地區的酋長給予法國商人貿易上的壟斷權利。自此之後,法國在當地建立了海軍基地,將他國勢力摒除於外,並且有系統地對內陸地區展開征服行動。一直到1890年代,經過了漫長的戰爭,擊退了從岡比亞來的Mandinka族的勢力,才完成了對科特迪瓦的征服行動。1893年3月10日科特迪瓦正式成為法國的殖民地。而對Baoulé族及其他東部地區的族群游擊式的戰事則是一直持續到了1917年。 法國的統治之下,刺激出口成了...

    獨立建國與經濟繁榮

    一位巴烏萊(Baoulé)族酋長之子——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成了科特迪瓦的獨立之父。1944年他爲了像他一樣的可可農成立了該國的第一個農業公會。他們招募移民工人在自己的農田工作以抗衡偏袒法國農園園主的殖民政策。博瓦尼很快就升至要位,並且在一年內被選入了在巴黎的法國國會。一年之後,法國廢除了強制勞動制度。之後,博瓦尼慢慢放棄了他年輕時較為激進的立場,而法國政府則以讓他成為第一位歐洲政府中的非裔部長做為回饋。 當科特迪瓦在1960年獨立之時是法屬西非最繁榮的地方,出口佔了該區域的40%。博瓦尼成了科特迪瓦的第一任總統。他給予農民優惠的價格以進一步刺激出口。咖啡產量顯著增加,把科特迪瓦推上了僅次於巴西及哥倫比亞的第三大咖啡出口國。到了1979年,科特迪瓦成了世界最大的可可出口國。科特迪瓦也成為非洲主要的鳳梨及棕櫚油的產國。推動這片通常稱為「科特迪瓦奇蹟」的榮景的是一群法國技師。在非洲的其他地方,歐洲人常常在獨立之後被趕出去,但是在科特迪瓦歐洲人卻是不減反增。法裔社區的人口從一萬增加至五萬,其中有許多人從事技師或顧問等等的工作。該國平均每年將近10%的經濟成長率維持了20年,是非...

    經濟衰退

    政治上,博瓦尼卻是採行鐵腕統治,新聞並不自由,也只允許單獨一個政黨存在。博瓦尼的一些計劃也被批評爲作秀,例如他花了數百萬美元將他的村莊——亞穆蘇克羅——建設成該國的首都的行為便常常為人所譏諷。1980年代早期侵襲科特迪瓦的乾旱配上世界經濟不景氣,大大地打擊了科特迪瓦的經濟。由於過度砍伐原木以及砂糖價格下跌,科特迪瓦的外債增加了三倍。阿比讓犯罪率的增加登上了歐洲的新聞報導。科特迪瓦的奇蹟結束了。

    科特迪瓦行政區劃一級為大區(District),二級為地區(region),三級為省(department),四級為副省(sous-préfectures),至2013年止,共有大區14個,地區31個,省108個,副省510個。(régions):各區下設省,共58個省。

    從1983年起,科特迪瓦正式的首都從阿比讓遷至亞穆蘇克羅,但是實際上的行政中心還是在阿比讓。許多國家的大使館也都還在阿比讓。科特迪瓦的人民仍然為此時尚在持續的內戰所苦。國際間的人權組織也注意到了雙方對待受俘的非戰鬥人員的行為以及兒童奴工重新在可可產業中出現等等的問題。 從2002年9月19日的事件發生以後(參看「歷史」),發生了科特迪瓦革命戰爭,北部由叛軍「新軍(法語:Forces nouvelles)」控制。新的總統大選本來預計在2005年10月舉行。然而,由於準備工作延宕,選舉未如期舉行。 度過了2002年到2011年的政治危機後,依靠貿易和可可巨大生產量成為了非洲成長最快的經濟發展新星之一,但軍隊卻是由過去內戰的叛軍和政府士兵組成,由於歷經多年衝突,軍隊也未完全整合改革,內部時常有分裂...

    科特迪瓦位於非洲西部海岸,南向畿內亞灣,西接利比里亞及畿內亞,北鄰馬里和布基納法索,東靠加納。面積32246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50公里。境內地勢由西北略向東南傾斜,總體起伏不大,西北部為海拔500~1000米的芒達山和丘里山地,北部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東南部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潟湖平原。最高峰為位於科特迪瓦與畿內亞邊境的寧巴山,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呈南北走向,有邦達馬河(950公里)、科莫埃河(900公里)、薩桑德拉河(650公里)和卡瓦利河(600公里),河流總流長3100多公里,總流域面積232,700平方公里。屬熱帶氣候。北緯7°以南為熱帶雨林氣候,北緯7°以北為熱帶草原氣候。2~4月氣溫最高,平均為24~32℃;8月氣溫最低,平均為22~28℃。

    科特迪瓦在1960年獨立後,與法國仍保持緊密的聯繫。多樣化農產品的出口和鼓勵外資進入的政策使科特迪瓦成為熱帶非洲其中一個最繁榮的國家,但是,近年來科特迪瓦正面對全球農產品價格下降,使該國的主要農產品可可和咖啡的出口面臨較大的競爭;加上當地嚴重的貪污情況,農民和出口商的生活變得困難。 科特迪瓦同時也是非洲工商業法規一體化組織的成員國之一。[來源請求]

    人口約2195萬(2012年)。全國有69個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阿肯族系(約佔42%)、曼迪族系(約佔27%)、克魯族系(約佔15%)和沃爾特族系(約佔16%)。 科特迪瓦的各族群使用65種語言。其中官方語言是法語,是該國各族群間的共通語,也是前宗主國法國的官方語言,在主要城市、學校里廣泛使用,該國也是非洲使用法語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而本土語言中,穆斯林族群使用的迪烏拉語較常見,迪烏拉語同時也是貿易語言。 科特迪瓦是其中一個經濟發展最成功的西非國家。現在科特迪瓦大約20%的人口是來自鄰國利比里亞、布基納法索和畿內亞的勞工,其中大部分為穆斯林,且有增長之勢;而科特迪瓦仍佔多數的當地原住居民則大部分信奉羅馬天主教或基督新教,少數信奉原始宗教。因此科特迪瓦本土居民與來自鄰國的穆斯林勞工之間時...

    科特迪瓦境內交通相當發達,航空交通很是方便,國內有阿比讓、亞穆蘇克羅、曼鎮、達勞亞、加尼奧阿、丁博克羅、薩桑德拉和布瓦凱等8個主要機場,另外還有20個小機場,有國際航線班機直接和巴黎連絡,和非洲各鄰國及歐美各大城市間,也有班機往返;國內航線也忙碌。在海上運輸方面,國內的重要港口有阿比讓、薩桑德拉、塔布達和柏勒貝等港,可與世界各地的大港口通航。 在陸上交通方面,國內公路四通八達,公路全長80000公里,其中6500公里有鋪路面,另有20000公里狀態不佳的公路,還有150000公里的道路不易通行,全國共有各型汽車約三十多萬輛。由於國內大部份都是丘陵地帶,因此公路的路面也起起伏伏,經常上坡下坡,公路兩旁交通標誌齊全,行車舒適。但是在碎石上路上,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國內只有一條單線鐵路,自...

    出口貿易

    科特迪瓦2009年輸出總值約為87.49億美元;主要輸出品有可可、咖啡、棕櫚油、棉花、橡膠、鳳梨、香蕉、木材、紙漿、象牙、礦產和手工藝品等,主要出口貿易國為德國、美國、荷蘭、尼日利亞、法國、意大利及布基納法索。

    進口貿易

    科特迪瓦2009年輸入總值約為64.75億美元;主要輸入品有食物、飲料、飛機、船隻、汽車及零件、輪船、茶、魚貨、煙類、縫紉機、機械、電器、紡織品;水泥、玩具、煤、滑潤油膏、建材、藥品、醫療設備、通信器材、電子計算機、事務儀器、玻璃、鐘錶、原料、假髮和日常消費用品等,主要進口貿易國為尼日利亞、法國、中國及泰國。

    與其他非洲國家一致,足球是科特迪瓦的第一運動。科特迪瓦國家足球隊歷來為非洲球壇享負盛名的一支強隊,大部份球員效力於歐洲頂級聯賽;並以盛產國際巨星為名。著名球星有退役的杜奧巴和托尼兄弟(高路·托尼和耶耶·托尼),特拉布宗體育的謝雲奴,里爾的沙洛文卡勞,AC米蘭的基斯爾,多蒙特足球會的施巴斯坦·賀拿,加拉塔薩雷體育俱樂部的韋費特·沙夏,曼徹斯特聯足球會的艾歷·拜利和阿密特·迪亞路,諾定咸森林足球會的沙治·奧利亞、易卜拉欣·桑加雷、韋利·保利等。

  4. 1 天前 · 在西非法語國家科特迪瓦的經濟中心阿比讓(Abdjan)以南的衛星城馬爾科里(Marcory),有一座名為阿努瑪博(Anoumabo)的城中村。 該國的一支樂隊Magic ...

  5. 2024年2月21日 · 一名小販在阿比讓的一個市場上出售科特迪瓦的小商品。 東道主科特迪瓦將在週日的決賽中對陣奈及利亞。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修建了橋樑、鐵路和港口。

  6. 2022年11月26日 · 由中國出資的科特迪瓦阿比讓第二個集裝箱碼頭正式完工,新碼頭將成為當地樞紐,為科特迪瓦成為區域航運中心舖平道路。 港口耗資5960億非洲法郎(約7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