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18日 · 美國楊百翰大學2015年的研究曾指出孤獨可衍生抑鬱失憶等問題危害不亞於每天吸15枝香煙英國政府現已成立專門處理孤獨問題的專員鼓勵閱讀亦可能成為下一個護老方案。 當地非牟利組織Anchor Housing在南安普敦的養老院內加設圖書館後發現近90%的長者情緒專注力及記憶力等方面皆見改善因閱讀除了可以激發想像力更可促進社交。 英國智庫Demos指出,當地面臨嚴重的孤獨危機,截至2030年,全國60歲以上人口當中將有700萬人屬於孤獨,逾400萬會因此更易患上癡呆症等老年病。 又引述慈善組織The Reading Agency的研究指出,透過長者閱讀計劃,例如提供有聲書、請義工陪讀等,有助減少此類問題的風險,建議政府撥款2億英鎊成立基金,透過鼓勵閱讀防患於未然。

  2. 2024年4月28日 · 智力經常被視為財富成功的關鍵,但巴菲特搭檔、巴郡已故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提出了一個反直覺的投資策略如果你想變得富有就不要試圖變得聰明」,而要以不愚蠢為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像我們這樣的人透過努力保持不愚蠢,而不是努力變得非常聰明,獲得了多少長期優勢。 芒格相信,金融領域的真正智慧是認識到自己知識的局限。 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比聰明更有用。 專注於自己的「能力圈」 芒格提出,要確定自己的「能力圈」,專注做自己最了解的事情。 他認為,最可持續的致富之路不是採取非常措施,而是 避免錯誤 , 在自己的理解範圍內積累知識和資產 。 複雜投資的誘惑往往會給不知情的人帶來陷阱。

  3. 2024年2月28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2/28 08:02. 最後更新: 2024/02/28 08:02. 分享:. 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節省租金卻抑鬱失意|研究:25至34歲仍住舊居者 10年後難以置業自立. 港人首次置業平均年齡推遲至44歲(根據立法會2022年數據顯示);. 75%的公開市場首次置業買家和白 ...

  4. 2023年12月30日 · 他建議人們用積纍人生體驗替代積纍金錢財富。 這並非鼓勵讀者超前消費,而是學會儲蓄與花銷之間的平衡——我們賺錢,不就是為了更好的人生嗎? 要懂得賺錢,更要懂得花錢,享受它帶來的好處。 某種程度上來説,那些帶不走的財產也意味著我們被浪費的、本能用於享受的時間。 來看看Perkins是如何做到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花光所有積蓄。 抓住體驗人生的窗口期. 初入社會,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節衣縮食,只為多儲些錢的經歷。 日日食麥當勞、兩餸飯,延緩賬戶數字的減少速度,Perkins也是亦然,初入華爾街的他作為底層員工,連購買地鐵月票都要精打細算,否則直接月薪清零。

  5. 2024年5月15日 ·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研究: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 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 ...

  6. 2023年4月25日 · 1. 在子女年輕時就把財產給予他們. 如果有子女,「零遺產計劃」中應該考慮幾多歲把財產分給他們,及分配多少,並且確保在子女們最需要的時間給予他們。 當自己年齡漸長,子女也會變老,例如自己80多歲時,子女已經50歲或60歲,可能已經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他們自己也可能已經累積到一定財產,這個時候再給予他們一大筆遺產,意義沒有那麼大。 根據書中引述聯邦儲備委員會調查發現,任何收入人群,將財產傳承給下一代人大多數會選擇在繼承人60歲左右。 事實上,一個人從贈予禮物中獲得快樂最多的是在30歲左右,隨著年齡增長,將金錢轉化為愉快體驗的能力會減弱,這也是所謂的「金錢效用」。 書中提到,將錢贈予子女最佳的時間是在他們25歲至35歲之間,太遲無法產生大影響,太早容易浪費錢。

  7. 2021年9月26日 · 【原文: 財富傳承儲蓄 勝在夠晒彈性 】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取經. 撰文 : 曾少雄 中原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欄名 : 保險百科. 讀者張先生今年33歲,已婚,和妻子都是從事醫療化驗的專業人士,育有一對4歲的孖女,移民英國的念頭一日比一日強烈。 雖然未能立刻下定決心移民,但已開始為此作出部署,把已故父親留給他的一個物業出售了,現時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