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一九八八年的《誡》是奇斯洛夫斯基為波蘭電視台製作的十集單元故事。 最初構思是找十位新晉導演來執導,由他和Krzysztof Piesiewicz 合寫劇本。 不過當他完成劇本初稿後,發現自己跟這些故事已日久生情,捨不得讓別人來導,於是親自操刀。 奇斯洛夫斯基把《聖經》裡的十誡,重新演化為現代人面對的道德倫理困境,道盡箇中抉擇與矛盾,儘管只是電視製作,仍在多個影展備受讚譽。 加上由其中兩集延伸而成的《殺戒》與《情戒》,即令奇斯洛夫斯基躋身當代電影大師之列。
      www.filmcritics.org.hk/film-review/node/2015/06/19/《十誡》:同一穹蒼下的十個故事
  1. 其他人也問了

  2. archive.hsscol.org.hk › Archive › periodical從電影看十誡

    1. 十誡與兩誡. 讀者會很清楚,十誡歸納起來,是兩條誡命:愛天主在萬物之上及愛人如己。 再加以濃縮,十誡只得一個字:愛。 因此,無論從第一誡開始到第十誡,都以愛為動機,愛作結束。 何謂愛? 從十字架的事件,我們可以找到最具體又最深奧的答案。 所謂十字架事件,不單只是耶穌的死亡,還包括祂的復活。 耶穌的死亡與復活正是十誡精粹的實現:上愛天主下愛世人。 如果若17:4中耶穌提及的工作(?ργον) 解作耶穌的一件獨一無二的工作,那麼,耶穌工作的完成可指向祂的十字架事件,因為沒有別的事件較耶穌的十字架事件更獨一無二了。

  3. 2023年5月12日 · 電影《十誡與聖經中的十誡”其實並非一一對應的關係,比如第一集和第二集的主題對應都是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第六集並沒有主題對應的重要誡,而全部十集的主題誡都沒有涉及第二誡“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4. 電影《十誡與聖經中的十誡」其實並非一一對應的關係,比如第一集和第二集的主題對應都是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第六集並沒有主題對應的...

  5. 2015年12月1日 · 十大災劫的三分二,影片有意的將它們解釋成有因果關係:先有鱷魚咬死尼羅河上的人及魚,才令尼羅河變成血海,河水變成血,再令其他牲畜大量死亡,導致有大量害蟲。 只是最後一劫,長子之死則無法以自然災害解釋,拍出來是有一片烏雲覆蓋埃及,兒童的死亡像燭光熄滅,兒童斷氣的處理有點像《埃及王子》。 有權回去嗎? 分開紅海一幕,則以海嘯來舖排,水退開是因為海嘯前,海水像被抽走般往後退,到埃及軍隊都進入海床後,海水重新湧入,完成海嘯的周期。 因為完全避免像魔法般的神跡,也就沒有火柱,十誡也不會像火炎般刻進石板,要摩西親手刻上。 影片長兩個半小時,篇幅有限,只概括的提金牛犢之事(只得一個半小時的《埃及王子》沒有提)。 相信只是依靠觀眾原本所知,自己補充內容。

  6. 十誡》(英語: The Ten Commandments )是1956年派拉蒙電影公司製作的一部史詩電影,故事取材自《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講述猶太先知摩西領導以色列人出走埃及,並於接受上帝耶和華頒布的「十誡」的故事。

  7. 十誡的內容在《舊約聖經》中出現三次。在《出埃及記》20:2-17和《申命記》5:6-21兩處的記載大致相同,傳統猶太教認為,此處記載的,是上帝第一次給與十誡時的內容;第三次出現在《出埃及記》34:10-27中所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