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5日 · 常見腹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如下: 家居護理 123. 1. 急救腹痛腹瀉和嘔吐. 腹痛腹瀉和嘔吐常見於胃腸平滑肌肉收縮不受控制。 我們可以使用含有薄荷腦成分的外用藥油,按摩腹部1~2分鐘,然後使用熱敷來緩解胃腸平滑肌肉痙攣,調整胃腸功能。 一般情況下,腹痛腹瀉和嘔吐的症狀應該在半小時內緩解。 如果症狀沒有改善,請注意患兒是否有脫水現象,例如尿量減少、皮膚乾燥無光澤、眼眶凹陷等,如果有,請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2. 防脫水. 根據中醫經絡學說,肺與大腸相表裡。 一旦腹瀉引起脫水,會影響身體的免疫能力,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的風險。 對於一般學童的急性腹瀉,如果症狀持續6~12小時,會增加脫水的風險。

  2. 2021年1月19日 · 我懷疑是一種心理療法,可是沒有成功。 腹瀉很多時與情緒焦慮有關,中醫認為是肝氣鬱結、肝鬱脾虛,因此除了健脾以外,還要疏肝理氣,讓這個人的情緒平靜,好轉,才能從根本治療腹瀉。 【同場加映】急性腹瀉人士適宜進食的食物. 點擊圖片放大. +2. 「五更瀉」人士要溫補脾腎. 有一種情況是凌晨5點6點時,肚子就會像鬧鐘一樣叫醒主人,要去大便,這是脾腎陽虛證,需要溫腎,服食「四神丸」(補骨脂、吳茱萸 、肉豆蔻、五味子、生薑、大棗 )。 這個和「四神粉」不一樣,能夠溫補脾腎、澀腸止瀉,對於「五更瀉」特別有神效。 「餐後瀉」多屬敏感體質. 如果是每餐之後,都立刻要去大便,可以稱為「餐後瀉」,多數便軟,這些人多是敏感體質,有鼻敏感、濕疹或者哮喘病史,看舌頭的話,可以看到地圖舌,剝苔。

  3. 2017年8月24日 · 腹瀉期間都會胃口不佳,若進食,建議不要吃難消化和油膩的食物,如高纖維食物、芝士、奶類等。 腹瀉期間,避免進食難消化和油膩的食物,如芝士。 (本報資料室) 林永和醫生表示,腹瀉時要格外留意水份補充。 成人比較容易察覺到自己有沒有出現脫水,如幾個鐘沒有小便、覺得口乾等,建議可以逐少逐少地喝水讓胃部慢慢吸收。 除白開水,也可喝不含果肉的果汁、蜂蜜茶和運動飲料。 關於腹瀉,坊間最常提出的疑問是應否食止瀉藥止瀉? 醫學上,2歲以下小童並不主張服食止瀉藥。 即使大人可用,但鑑於所有藥物都有潛在副作用,健康正常的成人,可自行衡量用藥的利與弊。 如不清楚自己身體狀況,還是建議看醫生,由醫生診斷是否適合和需要食止瀉藥。

  4. 2022年2月23日 · 治療原理為:1. 風寒之邪隨汗而出;2. 濕濁之邪得溫而化;3.健運脾胃,恢復正氣,氣機正常,內濕不生。 他強調,此藥不是人人適合,要視乎體質及病情;同時亦不是保健品,多服恐傷正氣,不用於強身保健。 療效有多少,除了要正確用藥,亦須有良好生活習慣及防病措施,整體配合。 何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 林醫師列舉症狀如下: 怕冷,已多穿衣服但不能緩解. 發燒,大多沒有汗. 頭痛,或頭身困重感. 胸腹、胃脘脹滿不適,甚至疼痛. 噁心嘔吐. 腸胃腸蠕動,漉漉作響. 肚臭不甚,或腹冷痛. 舌苔白膩.

    • 霍建華肥肉滿瀉1
    • 霍建華肥肉滿瀉2
    • 霍建華肥肉滿瀉3
    • 霍建華肥肉滿瀉4
    • 霍建華肥肉滿瀉5
  5. 2024年5月17日 · 彭醫師建議,小滿節氣可多食用腸胃濕氣、肢體水腫及皮膚濕熱食材,以下14款食材可依個人身體狀況,煲湯及煮食時選擇採用: 改善腸胃濕氣: 陳皮、淮山、白扁豆、芡實、茯苓、五指毛桃. 改善肢體水腫: 薏仁、黑豆、赤小豆、玉米鬚. 改善皮膚濕熱: 綠豆、薏仁、菊花、蒲公英. 彭醫師又推介以下一款健脾益氣、祛濕利水的湯水。 湯水性質溫和,適合一家大小飲用,尤其適合潮濕天時感到神疲乏力、顏面肢體浮腫、胃脹食少、大便偏粘溏人士,建議一星期可飲用2至3次,惟孕婦及長期病患者飲用前,要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五指毛桃祛濕湯. 點擊圖片放大. +5.

  6. 2020年5月19日 · 李醫生引述研究指,新冠肺炎患者會在發病後1至8天出現肚瀉,並平均持續4天,而且會同時出現發燒,咳嗽及有痰等症狀。 而肚瀉在清寫性結腸炎中是較常見的,如沒有適當的治療,症狀會持續。

  7. 2018年4月26日 · 類風濕關節炎也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 他叫大家放心,就算出現眼紅和腹瀉,一般人不用恐慌。 「10個有8個都是一般情況,不是免疫系統疾病。 但當你發現病況常常出現,本身又年輕,就要及時看醫生。 置之不理 影響工作能力. 李醫生解釋,病徵出現時,有方法可分辨︰. 最初是傷風感冒病徵,好似發燒、疲倦、沒精神等。 又有某些痛症,以為是扭到或打波撞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