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25日 · 發布時間: 2023/01/25 17:53. 最後更新: 2023/01/25 17:53. 分享:. 一名年僅27歲的香港女子,移民英國不到半年,因自殺身故。. 女事主的家人透露,她曾經對900英鎊(約8,677港元)租金感到憂慮,對住所洗手間的衛生狀況亦感到難以適應。. 英3歲童跟父母領 ...

  2. 2023年12月7日 · 藝人張致恆因育有4個孩子多次傳出經濟困難而被稱為離婚界生仔界的KOL盡管他近年來經濟困難被指無錢交租或買奶粉但他生兩個小孩後仍繼續生育張致恆坦言自己是因為喜歡小朋友一直有計劃生育對於生育的經濟支出他表示,「生仔條數係計唔到計完就唔會生仔因為香港生活成本高加上通脹即使今日計好數下年又會唔夠」,「現時我只能將睡覺的時間也賺錢希望可以養育他們」。 有經濟能力想生更多. 有人有錢不生仔,亦有人在生活捉襟見肘的時候仍然選擇生仔。 張致恆表示,自己與太太生育是因為喜歡小朋友,雖然育有4個小孩不是計劃之內,他指由於缺乏性知識及意外的情況下,兩度導致太太在未有計劃之下懷孕。 他尷尬表示,「雖然我不是很虔誠的教徙,但小孩是上帝給予的禮物,故不忍心放棄這兩個小生命」。

  3. 2023年10月25日 ·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3/10/25 13:14. 最後更新: 2023/10/25 20:21. 分享: 全城關注鼓勵生育政策。 香港出生率持續處於低水平,本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下降至2022年的0.9名新低點。 同時,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65歲及以上長者佔全港人口比例,將在未來十年內由兩成攀升至近三分之一。 李家超表示,生育是人生重要決定,牽涉不同考慮,各地經驗及文獻都指出,生育率並非單靠政府政策可大幅提升,但面對出生率持續處於低水平,政府必須有政策導向,鼓勵生育。 將採取各種措施. 新生嬰兒獎勵金. 向每名於今日起在香港出生而其父或母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放一筆過2萬元現金獎勵,為期三年,之後再作檢討. 提高與居所有關的稅項扣除最高限額.

  4. 2023年6月5日 ·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3/06/05 19:13. 最後更新: 2023/06/05 19:13. 分享: 生兒育女看似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但生活在香港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亦是不可能的事故此有人會提出月薪有多少才有資格生小朋友亦有人指有幾多都不會生生仔需要多少經濟資本呢?生兒育女的成本因地區生活水平和家庭需求等因素而異因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不過亦有一些基本因素可以考慮,例如住屋成本,例如目前的居住面積是否足夠,若不足需要搬到一個更大的家居,亦會增加育兒開支,飲食和日常開支,例如孩子的食品、衣物、玩具等開支,而且不會斷絕,會隨孩子的年齡增長而增加;教育和托兒費用 ; 醫療保健和保險等。 看看網民認為搵55K都不適合生仔的原因 : 點擊圖片放大. +6.

  5. 18 小時前 · 人工智能(AI)時代堀起,企業從數碼轉型進一步發展成AI轉型,打工亦紛紛學習及應用AI,提升自我競爭力。微軟(Microsoft)與領英(LinkedIn)共同發佈《2024年工作趨勢指數》年度報告,揭示企業AI配套及培訓不足的情況下,逾8成香港打工會私下使用AI工作。

  6. 2023年12月7日 ·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3/12/07 18:07. 最後更新: 2023/12/07 18:34. 分享: 今年施政報告政府相當鼓勵港人生育,不過市場反應不一。 本港兩大銀行匯豐及恆生帶頭鼓勵生育。 滙豐及恆生今日向香港員工公佈新的假期安排旨在幫助員工在工作家庭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同時提升公司作為僱主的競爭力2024年1月1日開始. 1. 全職僱員有薪產假將由16個星期增加至20個星期,而有薪侍產假亦會大幅增加4倍,由10日延長至40日. 2. 為鼓勵員工平衡工作和生活,員工原本每月可享兩小時額外休假時段(Personal/Caregiving Time);此福利將會倍增至每月4小時,以方便他們安排不同的公餘活動.

  7. 2023年8月21日 ·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3/08/21 17:05. 最後更新: 2023/08/21 17:12. 分享: 每個香港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蝸居為了支付買樓供樓的費用有些人會打超過一份工有網民在網上討論區發文,指自己30歲,為增加收入打兩份工,每天工作十多小時,每月大約有3萬,他雖感到疲累,但為了未來的房屋和生兒育女,他仍堅持下去,因而發文尋求網友支持。 網民各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轉高薪工作比打打兩份工更有效,有人則認為健康最重要,不要用生命換取金錢。 【爽膚水】消委會檢出10款爽膚水含酒精 最高達34% 13款五星評級中最平售73元,詳見【 下一頁 】 按圖看樓主經歷: 點擊圖片放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