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3日 · (林欣樂攝) 患有糖尿病的小交響樂團前首席小提琴手黃衛明2016年因腳有水腫入院求醫期間進行俗稱洗血的治療及通波仔手術其後曾暈倒及突然心臟停頓轉院治療半個月後死亡死因庭今3日展開研訊死者胞姐供稱心臟科醫生在沒有通知家屬情況下為死者做通波仔手術之後家屬亦沒有見過該醫生並在事後才得悉醫生手術後曾離港。 死者黃衛明(59歲),生前為小交響樂團前首席小提琴手,於2016年3月到聖德肋撒醫院求醫,同年4月轉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同年5月30日死亡。 死者胞姊黃璣明今供稱,死者入住聖德肋撒醫院頭等病房時,醫生檢查後曾稱死者心跳很快、心臟較弱,懷疑其心臟有問題。

  2. 2020年11月13日 · 香港小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家黃衛明4年前在聖德肋撒醫院進行通波仔手術5日後在院內廁所暈倒其後不治終年58歲死因裁判官黃偉權今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採納法醫報告認為死者在當日因惡性心率不正而暈倒最後死於缺氧性腦損傷和缺血性心臟病醫療介入亦不能防止死亡發生裁定死者死於自然。 黃官引述並分析法醫和2位臨床專家報告,認為死者「通波仔」手術大致完成,術後血管造影未發現異常,血管血流有改善,而且死亡並非發生於術後1日的高風險期內,沒有證據顯示手術有問題。 黃官再根據報告排除其他原因後,判斷死者暈倒出於惡性心率不正。

  3. 2020年11月13日 · 香港小交響樂團前首席小提琴手黃衛明2016年在聖德肋撒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約5日後暈倒搶救後雖回復心跳但仍一直昏迷轉送伊院逾半個月後離世終年58歲。 經過6日聆訊,死因庭今(13日)裁定他死於自然。 死因裁判官指無證據顯示通波仔手術出現問題但認為操刀醫生在術後沒有通知院方便離港的做法欠妥建議院方建立機制改善臨床交接。 死因裁決官裁決時指出,雖然院方施行「通波仔」手術時,沒有使用血管內超聲波技術,無法得到最全面的數據或資料,但這不代表手術不成功。 而事實上,根據手術片段顯示,在醫生放置支架後,病人的血流量確有改善,故認為導致病人暈倒及心臟停頓的原因,是惡性心率不正,與心臟手術無關。

  4. 2016年7月8日 · About Press Copyright Contact us Creators Advertise Developers Terms Privacy Policy & Safety How YouTube works Test new features NFL Sunday Ticket

    • 6 分鐘
    • 8K
    • Foley Lam
  5. 2020年11月4日 · on.cc東網專訊香港小交響樂團前首席小提琴手 黃衛明 ,4年前在 聖德肋撒醫院 接受通波仔手術約5日後被發現暈倒病房廁所內搶救後雖回復心跳但仍一直昏迷轉送伊利沙伯醫院救治逾半個月後離世終年58歲。 死因庭今(4日)繼續他的死因研訊。...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0年11月3日 · 香港小交響樂團前首席小提琴手黃衛明4年前在聖德肋撒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約5日後被發現暈倒病房廁所內搶救後回復心跳但仍一直昏迷轉送伊利沙伯醫院救治逾半個月後離世終年58歲據了解有專家認為黃所接受的通波仔手術或有不足醫生處方用藥上亦存在爭議死因庭今3日就黃的死因展開聆訊。 主診醫生供稱,有腎衰竭徵狀的黃做「通波仔」的風險會較一般人為高,他又承認在手術後沒有心臟專科醫生跟進黃的情況。 黃衛明主診醫生梁基泰,是腎臟專科醫生。 他表示,2016年3月19日,黃衛明到聖德肋撒醫院求診,當時黃患有糖尿病及腎衰竭,腳部出現水腫及水泡,肺部有雜聲,心律亦不正常。 至3月23日及26日,先後為黃進行兩次洗血,但情況未見好轉,黃肺部仍有積水,小便情況也不理想。

  8. 2020年11月4日 · 香港小交響樂團前首席小提琴手黃衛明4年前在聖德肋撒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約5日後被發現暈倒病房廁所內搶救後雖回復心跳但仍一直昏迷轉送伊利沙伯醫院救治逾半個月後離世終年58歲。 死因庭今(4日)繼續他的死因研訊。 為黃施手術的心臟科醫生認為手術成功指黃在入院時心臟功能已經較差他認為黃暈倒及死亡與手術無關。 心臟科醫生梁國輝作供指,2016年3月31日為黃衛明施行「通波仔」手術,翌日曾為黃檢查,沒有發現他出現併發症,黃也沒有投訴感到不適,梁認為手術成功。 梁於同年4月2日離港4天,他承認沒有就此事通知黃的主診醫生,但強調他的手機一直開着,會即時接聽電話。 代表死者家屬的律師引述解剖報告指,黃衛明的心臟3條血管當中,有2條仍然阻塞約80%,質疑「通波仔」手術的效果。